第437章 胡服骑射安北境 平城白登定边陲(一)

赵导等笑声平息,继续说道:“咱们再看它的前面,牛角向前延伸,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有神,鼻子这儿还套着个鼻环。从这个细节就能推测,在春秋时期,牛已经被人类驯化了。”

“对,鼻环就是驯化的关键证据。”吃瓜博主立刻附和。

“这就是咱们浑源出土的牺尊。”赵导的语气柔和了些,“大前年的时候,它的原件曾回到大同博物馆展出过一段时间。当时好多人都盼着它能永远留在‘老家’,可惜这只能是个奢望。”

大家听着,都默默点了点头,眼神里满是惋惜。

“不过这牺尊在上海特别受欢迎。”赵导话锋一转,“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市民十大最喜欢的文物’评比里,它连续好多年都榜上有名。”

“真的吗?为什么上海市民这么偏爱它呀?”梦瑶好奇地问。

“今年春天有位先生特意揭开了这个谜底。”赵导笑着解释,“上海有股市啊!‘牛’谐音‘牛市’,上海市民选它,是盼着‘牛气冲天’,希望股市能一直红火。”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寓意也太讨喜了!”梦瑶一下子明白了,忍不住笑出声。

“现在正好赶上股市刚迎来小牛市,”赵导顺势说道,“所以啊,大家有机会一定要来看看这牺尊,沾沾它的‘牛气’,讨个好彩头!”

“好!”大家纷纷赞成。

“‘牺尊’这名字起得特别有讲究,”陶兄接过话头,语气里满是考究,“一是因为它模仿了牛、羊这些祭祀‘牺牲’的造型,二是它本身是‘尊’这种礼器,把古代的祭祀文化、青铜工艺和礼制思想全浓缩在这一件器物里了。”

他顿了顿,又指着牺尊说:“你看这器型,看着稳重,虽然四足矮短,但牛头上的双角多有张力,眼睛瞪得溜圆,又特别真实,把造型和实用结合得恰到好处。”

“没错,‘牺’字的门道可深了。”吃瓜博主立刻补充,“在古汉语里,它最初指的是祭祀用的纯色牲畜,比如牛、羊,自带神圣感。《说文解字》里就说‘宗庙之牲也’,就是专门给宗庙祭祀用的动物。后来才衍生出‘牺牲’这个词,特指献给神灵的祭品,象征着纯洁和奉献。所以用动物形态做酒器‘尊’的外形,这可是中国青铜器独有的特点。”

“从功能上说,‘尊’就是盛酒器。”赵导接着科普,“从商代早期就开始用了,一直用到战国,在青铜器里算是使用时间很长的器形。基本样式是大敞口、有肩膀、高圈足,形制也多,圆尊、方尊、鸟兽形尊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