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导接话,语气里满是对这段历史的熟悉:“这个问题跟北魏的政治关系特别大!北魏有位非常杰出的女政治家,就是冯太后。在她执政的时候,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像颁禄制(给官员发俸禄,遏制贪腐)、均田制(按人头分配土地)、三长制(加强基层管理),这三个政策一落地,北魏的综合国力直接冲到了鼎盛时期,国库特别充盈。有了实力,朝廷就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所以在1500年前的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大同),就成了丝绸之路东方的起点,来往的西域商人特别多,骆驼自然就出现在这里了。”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梦瑶恍然大悟,忍不住感叹,“没想到北魏最强盛的时候,居然是一位女政治家在主持大局,也太厉害了吧!”
“厉害吧?冯太后可是咱们大同历史上的‘大人物’,好多史书里都夸她有远见呢!”晓萱也跟着骄傲地说,语气里带着对家乡历史人物的自豪。
“厉害!”小雨也跟着点头,小脸上满是崇拜——原来古代还有这么厉害的阿姨。
小虎却突然想起另一件事,举手说道:“我之前来博物馆的时候,见过长得很奇特的人俑!他们脸特别大,头顶还戴着一个像桶似的帽子,是不是就是赵叔叔说的西域人呀?”
“对,这位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你叫什么名字?”赵导笑着点头。
“我叫小虎,他叫小雨。”小虎大声回答。
“小虎说的对。”赵导说,“那些人俑的原型,就是当时来平城经商的粟特人。他们牵着骆驼,把西域的香料、珠宝、织物这些物资,源源不断地从西方运到平城,再把平城的丝绸、瓷器运回去,所以1500年前的平城街头,随处都能见到粟特人和骆驼的身影。”
“粟特人、冯太后、丝绸之路……”王静听得连连点头,忍不住感慨,“看来大同博物馆的讲解真不容易,得把历史、政治、文化都串起来,需要的专业知识也太多了!”
这时,小雨突然拉了拉妈妈李梅的衣角,指着壁画里的牛说:“妈妈,你看前面那只牛的角好奇特,跟我们平时见到的牛角不一样,是向上竖起来的!”
赵导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笑着解释:“小朋友说得对!大家看壁画里这头牛的角,是不是直直地向上顶立着?咱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黄牛、水牛,牛角要么弯着,要么顺着脑袋贴下来,很少有这样竖起来的。其实这种牛不是本土品种,是从西域引进来的,力气比本地牛还大。”
“哦,原来是引进的品种!”大家纷纷点头。
可小虎又突然指着大厅里的铁铸牛拉鳖甲车,疑惑地问:“那为什么这个铁雕塑的牛没有角呀?”
“这个雕塑是中央美院雕塑系的吕品昌教授,照着宋绍祖墓出土的牛车文物按放大比例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