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亭那高悬的匾额之上,字迹笔锋刚劲,气势恢宏,是从明末清初着名书画家王铎的墨宝中精心集字而成。
每一笔每一划都力透纸背,彰显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不禁驻足欣赏,感受其蕴含的磅礴大气。
亭子两侧的楹联,则出自张院长之手。这楹联的内容,巧妙凝练了明世宗所撰写《敬一箴》原文的核心思想,字字珠玑,意味深长。
上联“敬者存其心而不忽”,着重强调了执政者应当秉持的态度。
所谓“敬者”,意味着要恪尽职守,时刻在内心深处保有一份敬畏与戒惧,行事谨慎,以克己复礼为准则,做到高度的自觉自律。
这与孔子所倡导的“事思敬、执事敬、修己以敬”的思想不谋而合,都在指引人们对待事务、对待工作、对待自身修养,都要怀有敬重与认真的态度。
而“存其心”,内涵更为深刻,它要求人们坚决克制清除后天滋生的欲望、贪心和私欲,始终守护住先天所赋予的善良本心,保持如赤子般纯粹的初心,坚守住人生的信念与高远志趣。
正如孟子所言“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地”,深刻阐述了守护本心与修养品性,进而顺应天地之道的重要意义。
“敬者存其心”,就是要将对圣人的教诲以及儒家学说,深深融入到自身的思想与行为当中,时刻铭记,不敢有丝毫忘怀,让这份智慧与指引成为人生的航标。
“不忽”二字,寓意着坚定的信念,不轻易怀疑,不随意揣测,不心神恍惚,始终保持坚定不移的决心,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标前行。
下联“一者纯乎理而无杂”,则从另一个层面阐述了深刻的哲理。它指出,在圣人的心中,充盈的皆是天理、天道,没有一丝一毫的人欲掺杂其中。
正因如此,圣人才能够胸怀天下,顺应自然之道行事。这对于执政者而言,是极为深刻的教诲,也与儒家的心法高度契合。
“一者”,代表着一种至高无上、最为纯粹的状态,近乎于“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