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铜锅一沸煮古今 炭火慢炖暖人心(二)

他接着解释道,“就拿去年夏天的数据来说,大同全市范围内的餐饮企业超过6400家,相关从业者差不多有19万,估计现在这个数字只会更多。”

“有这么多餐厅呀?”宇辰惊讶地叫出声来。

“确实如此。”这位体态富态的男士点头肯定,“在大同,新开业的餐馆一开始生意通常都很火爆,当地居民都会跑去尝鲜。但要是菜品质量不过关,或者没有什么特色,大概也就只能红火两三个月,之后客人就会越来越少。所以说,能在大同屹立十来年甚至更久的餐厅,肯定是既有独特的魅力,价格又合理。而且在大同,就算是高档餐厅,消费也不会高得离谱,让人承受不起。”

“有这么多餐饮从业者,那大同市的总人口有多少啊?”梦瑶紧接着又问道。

这位见多识广的中年人立刻给出了准确的答案:“大同市包括四区及其下辖六县,总人口大概308万。其中,平城区的常住人口有112.8万,云冈区也就是原来的矿区,有67.7万居民。”

“矿区居然有这么多人?”梦瑶忍不住惊叹。

“毕竟大同一直被称作‘煤都’嘛。”宇辰顺口回应道。

“大同有十三个大型煤矿,还有好多小煤矿呢,所以号称‘八十万煤海儿女’。”那位男子微微举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烈酒,缓缓说道。

眼前这位大同中年男子,身形略显富态,圆润的脸颊泛着健康的红晕,笑起来时,双颊的肉微微鼓起。

他绝对是个“美食行家”,对吃有着独特的热情。这不,刚一上桌,他就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起来,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间万物都无法干扰他与美食的“交流”。

嘴里还不时发出满足的赞叹声,让人隔着老远都能感受到他对食物的喜爱。

不仅爱吃,他还特别能说。只要一打开话匣子,就如同决堤的江水,滔滔不绝。

谈及大同的美食文化,他更是如数家珍,从街头巷尾的特色小吃,到各大餐馆的招牌菜肴,每一道菜的来历、做法、口感,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他一边说着,一边还会用手比划着,那生动的神情和丰富的肢体语言,仿佛要把每一种美食都鲜活地呈现在你眼前。

这不,正说着,他又端起酒杯,轻啜一口酒,继续眉飞色舞地讲述着大同美食背后的那些趣事,那股子热情劲儿,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