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步出三圣殿,往后绕行。
老者边走边讲:“善化寺堪称唐代建筑的典范,其整体设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唐朝盛行的建筑风尚。据史料记载,唐朝时寺院必定会配备钟鼓楼,且参照皇家宫殿样式来构建。据此推断,普贤阁并非唐初所建,极有可能是金代后期的产物。然而,饶有趣味的是,尽管年代不同,此阁楼却依然沿袭并保留了浓郁的唐朝风貌特征,无论是构造工艺,还是外观形态,都透露出千年之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梁思成曾这样评价善化寺,”梦瑶接过话茬,“‘纵观此寺建筑,除配殿朵殿外,其大殿、普贤阁、三圣殿、山门四处,均为辽金二代遗构,不意一寺之内,获若许珍贵古物,非始料所及。’”
“好记性呀!”老者不禁夸赞梦瑶。
“哪有呀,”梦瑶谦虚地回应,“昨天参观梁思成纪念馆时拍了照片,这些内容都是摘自梁思成写的《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
“哦,原来如此,看来我也得去瞧瞧了。”老者说道。
说话间,众人来到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坐落在高耸的月台上,四周环绕着饱经岁月沧桑、略显古朴陈旧的石质护栏。
众人缓步拾级而上,穿过宏伟的牌坊,踏入月台区域,只见左侧钟楼与右侧鼓楼相对而立。这两座建筑虽建于明朝,在众多历史遗迹中,却并非格外突出或稀有。
大雄宝殿的大门设计独具匠心。通常情况下,多数殿堂会在正面中心位置设置主要入口,而善化寺的这座大雄宝殿却别具一格,在南侧立面上整齐排列着三扇宽敞的门户,其余部分则由实体墙壁封闭。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每扇大门顶部都精心装点着类似伊斯兰教建筑中常见的复叶拱券形状图案,显得格外别致新颖。
“这类样式在古代唐宋时期被称作‘壸门’。”老者适时解释道。
“壸门,”宇辰接话道,“好像《黑神话?悟空》里有这种壸门的体现。”
老者点点头,继续说道:“‘壸门’这一概念,源自佛教文化在我国的传播进程。它巧妙融合了拱形门框与佛像龛位的元素,形成了一种既具美感又富有寓意的装饰性门户。当它被置于建筑出入口时,象征着崇高与荣耀。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明清两朝,‘壸门’逐渐演变成为更加华丽繁复,且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所的‘欢门’。”
大雄宝殿极为宽广,横向跨度达七间房舍,纵深也有五间之阔。通过减少柱子数量,实现了内部空间的最大化利用,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畅达之感。
众人步入大殿,目光瞬间被正中央的壮观景象牢牢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