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严肃穆的氛围里,一位老者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满是感慨与思索:“辽金时期,人们依旧传承着唐代建筑风格的精髓,保留了那份雄浑壮阔的气势。”
从外表看,他和普通大同人并无二致,中等身材,微微发福,脸上留着连鬓胡子,说话不紧不慢,透着成熟稳重。
“确实如此。”宇辰附和道。
“不过,随着时光推移,宋代建筑并未延续唐代风格,反而逐渐变得高挑纤细,斗拱数量增多,体积却相对缩小,呈现出一种精致优雅之感。”
老者接着说道,“虽说依然美轮美奂,但这些建筑似乎缺失了唐代那种震撼心灵的强大生命力。”
“后来的斗拱确实更漂亮了。”梦瑶回应道。
“到了元代及之后的朝代,斗拱逐渐演变成纯粹的装饰,被赋予色彩斑斓、富丽堂皇的外观。”
老者继续讲述,“这些改变固然让传统建筑更加绚丽多彩,然而,原本承载深厚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的斗拱,却慢慢失去了最初的震撼力与灵魂。”
踏入三圣殿的瞬间,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辉煌鼎盛的时代。
这里是善化寺的中殿,供奉着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中央,左右两侧分别是慈眉善目的普贤菩萨与智勇双全的文殊菩萨。
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庄严肃穆且和谐统一的画面,象征着佛教信仰的最高境界与精神追求。
大殿内部空间格外宽阔明亮。这里采用了独特创新的“减柱法”,仅依靠几根粗壮坚实的支柱,便支撑起整个建筑结构。
这种大胆的设计,既保证了室内视野开阔,又确保了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抬头往上看,”那老者指着上方说道,“梁架部分都透着唐代遗留下来的豪迈粗犷劲儿,没有过多雕琢,却依旧霸气十足、刚劲有力。”
“下面的看起来不太一样啊。”一名游客疑惑地说道。
“下部梁架的青绿彩饰,是明清时期补上的,和两边墙壁的彩画是同一时期的。”老者耐心解释着,看样子对这方面颇有研究。
三圣殿内,两边各立着两块古碑,西面有一块金碑,是宋朝朱弁撰写的。
“原来这就是金碑啊!”宇辰略带惊讶地说,“我还以为是金色的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