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头梁、穿插枋及垂花柱等设计元素同样令人拍案叫绝。它们风格各异,却又在整体布局中协调统一,各司其职,在建筑结构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尤其是那些弯曲优雅的垂花柱,形态万千,有的如灵动的仙子翩翩起舞,有的似含苞待放的花朵娇羞动人,仿佛是仙女散落凡间,为整个建筑增添了一抹灵动与柔美,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极致享受。
在这座建筑物的檐柱上,镶嵌着一对璀璨夺目的黄金抱柱联,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吸引了无数过往行人驻足观赏。
抱柱联上刻写着一副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诗句:“雕梁画栋凤阙瑶台映日辉;珠帘翠幕绮窗绣户待月开。”
这副对联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文学造诣,更与建筑的华丽风格相得益彰,为游龙戏凤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游龙戏凤阁,这座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独特建筑,自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 - 1521年)便傲然屹立于此,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
据传,它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明朝武宗皇帝曾在此地上演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游龙戏凤”故事。
相传明武宗生性爱玩,喜好游历四方,一次途经此地时,偶然邂逅了一位美貌女子,两人一见钟情,随即展开了一场浪漫而又曲折的邂逅。后来,这段佳话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游龙戏凤”爱情传奇。
到了清朝时期,这里又诞生了一段关于“百花烧麦”的传奇故事。
据说,1900年8月,为了躲避八国联军的战乱,慈禧太后偕同光绪皇帝一路西逃,来到了大同。
当时,某位御厨为了讨好慈禧太后,绞尽脑汁,特意研发出了一款新颖可口的“百花烧麦”。
这款烧麦外形美观,宛如盛开的百花,味道鲜美可口,且蕴含着吉祥美好的寓意,一经推出,便迅速受到了众人的喜爱,成为了当地的一道特色美食,流传至今。
于是,每逢重要节日或是盛大庆典,“百花烧麦”这道独具特色的菜品便会作为贡品,被呈献给皇家享用,也因此声名远扬,留下了“百花烧麦”这一响亮的美誉。
沿着游龙戏凤阁那宽阔敞亮的走廊缓缓漫步,人的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被眼前那一排排精致绝伦的窗棂所吸引。
这些窗棂玲珑剔透,造型各不相同,别具匠心。阳光透过缝隙投射进来,形成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光影,在地面上肆意舞动,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神秘的独特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