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林徽因妙笔生花 梁思成匠心独运(六)

“1933 年 9 月,梁思成、林徽因一行人踏入大同,就此开启了一场为期二十余天的大同古建探寻之旅。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对云冈石窟展开了系统且全面的考察研究,并精心撰写了《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这一重要文章。”

张导娓娓道来,“这一研究成果,堪称首次从建筑学视角,对云冈石窟进行的深度且系统的剖析。”

“研究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啊。”一位游客深有感触地说道,“我去过云冈石窟,那场面,实在是太震撼了!”

“确实如此。”张导点头赞同,“当梁思成先生亲身领略云冈石窟的建筑艺术魅力后,内心感慨万千。他曾说道:‘于云冈石窟之中,我们能够清晰洞察,在中国固有艺术的脉络里,突然融入了一股旺盛且强劲的外来影响。这些影响的源头,可追溯至遥远古代的希腊、波斯以及印度。它们沿着南北不同路径,经由西域各族以及中国西藏,最终传至内地。这般不同民族文化的大规模交流融合,为我国文化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这不仅是历史上饶有趣味的现象,更是近代史学研究者极为重视的研究课题。’”

“云冈石窟能遇到梁思成先生,真是一大幸事。”那位女游客不禁感叹。

“倒不如说,是梁思成先生有幸与云冈石窟相遇。”另一位游客提出不同看法。

“我觉得你们二位说得都在理。”张导微笑着回应,“更为确切地讲,是大同古城有幸得遇梁思成先生。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梁思成与林徽因这对传奇般的伉俪,携手踏遍华夏大地,四处寻访古建筑瑰宝,而大同古城,成为了他们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那时,这座古城依旧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布局与风貌,众多珍贵的文物尚未遭到破坏。梁思成、林徽因深入其中,对华严寺、善化寺、城楼、钟楼、四牌楼等诸多景点展开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并留下了详尽的记录以及精美的素描。这些一手资料,对于后世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建筑艺术而言,具有无法估量的重要价值。”

“我就说嘛,一直好奇大同古城当初是咋建造出来的呢,寻思着总得有个参照模样,原来还真有借鉴之处啊!”老爷子恍然大悟,感慨地说道。

张导接着讲:“时光流转,75年过去了,到了21世纪初,又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耿彦波,出任大同市市长。他怀揣着让这座城市重现往日辉煌的坚定决心,开启了大规模的改造工程……”

“耿市长。”人群中有人轻声说道。

“还被人称作‘耿拆拆’呢。”另一个人笑着补充道。

“看来大家都知道啊。”张导笑着回应。

“我刚到大同,就听闻耿彦波的大名了。”老爷子说道。

“在这项宏伟规划的背后,其实充满了争议,批评的声音也不少。有人指责他对历史街区干预过度,忽视了老百姓的实际困难;但也有人觉得这是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值得推广借鉴。”张导缓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