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人生百年如朝露活在当下 世间万象皆浮云乐住心中(三)

“呵,没想到千年历史的古建筑还真不少呢!”宇辰感慨道,“但我觉得对于古建筑,尤其是木质古建筑,修复那是绝对有必要的。只要能保留原来的建筑形制,像古建筑原本的平面布局、造型以及艺术风格;保留原来的建筑结构;保留原来的建筑材料,像木材、竹子、砖、石、泥土、琉璃,还有金、银、铜、铁这些;并且保留原来的工艺技术,也就是传统工艺技术。做到这些,完全可以进行复建,就算不在原址上复建,在其他地方建新的也行。”

“你说的这不就是文物保护四项原则嘛。”梦瑶说道。

宇辰嘿嘿一笑,“是我刚刚上网查到的。”

“大同的明堂就是按照这种方式处理的,挖出了原址并加以保留,然后在旁边重新建了一个明堂。”梦瑶介绍道。

“那咱们可得去明堂瞧瞧。”宇辰提议。

“那肯定得去啊。”梦瑶回应道。

“像应县木塔,也可以在它旁边再建一座新的木塔,专供游客登临,这样多好呀!”宇辰兴致勃勃地建议道。

“是啊,很多人都有和你一样的想法,可实际操作起来太难了,臣妾做不到啊!”梦瑶笑着说道。

“为什么不行呢?”宇辰疑惑地问。

“缺乏技术,资金也不够。”梦瑶解释道。

“我看关键还是缺少像耿市长这样有决心的人。你看看大同古城改造前那副破败的样子,”宇辰边说边指着手机上的图片,“换作其他人,估计也会拿没技术、没资金当借口。”

“你们说的是耿市长吧,”一位操着本地口音的中年男子搭话道,“关于大同古城的复建,根本不存在拆真造假的情况。耿市长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就比如说文庙、关帝庙、北魏明堂、魁星楼、太平楼、代王府这些建筑,之前有的仅剩下单体建筑,有的甚至只有遗迹了,耿市长在原址上复建出了建筑群,让后人能够尽可能地欣赏和了解历史文化遗产原本的风貌与价值。”

这位男子说得头头是道,看起来相当专业。

“是啊,”宇辰不禁感叹,“要是完全按照原真性保护的严苛标准,那中国的几大名楼以及众多古建筑,恐怕都只能留存于传说之中了。”

“耿市长自然深知这一点。他在来大同之前,就先后组织复建过王家大院和常家大院。”那位男子继续介绍道,“来到大同后,耿市长更是全身心投入,大力推动古城保护工作。对于每一处古迹的修复方案,他都精心构思,既要最大程度尊重历史原貌,又要让这些古老建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真是一位实实在在干实事的好官啊!”宇辰由衷地称赞道。

“我手机里存着一张耿彦波撰文的警示牌图片,”那位男子说道,“我发给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