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给宣府城里的马科再加把火,老子倒要看看,他能硬到几时!”
清军的攻势重点,因陆铮的“虚张声势”而发生了微妙的转移,西线的压力,暂时更多地集中到了太行山中的孙应元身上。
……
通州,督师行辕
杨岳收到了陆铮的回文和贺人龙部东出的消息,同时也接到了孙应元压力骤增和马科暂时稳住阵脚的报告。
幕僚: “督师,陆铮此举,看似响应,实则保存实力,未免太过滑头!”
杨岳却微微松了口气: “不,他做到这一步,已经够了。至少,他让阿济格和皇太极不能毫无顾忌。
孙应元压力大,说明阿济格怕了,怕被前后夹击。马科能暂时稳住,说明这‘希望’虽微,却有效。”
杨岳走到地图前,目光锐利:“传令孙应元,告诉他,再坚持十天!十天之内,本督必让他压力减轻!
传令蓟镇谢尚政,组织一次有限的反击,哪怕夺回一个外围烽燧台也好,一定要做出我军士气未堕,仍有反击之力的姿态!给皇太极看看!”
“另外,”杨岳沉吟道,“以本督名义,上奏朝廷,为孙应元、马科及北疆苦战之将士请功请饷!
尤其是……要为马科请功,言辞要恳切,功劳要夸大!把他塑造成力挽狂澜的忠勇之将!”
幕僚不解:“督师,这是为何?”
杨岳眼中闪过一丝老谋深算:“把他架起来!用忠义之名把他架在火上!
让他想下来,都没那么容易!现在,我们需要每一个还能站在城墙上的将军!”
杨岳稳坐通州,利用手中有限的资源和各方微妙的互动,艰难地维系着北疆摇摇欲坠的防线。
一场由陆铮虚张声势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北疆战场上悄然扩散,暂时延缓了崩溃的来临,但也将更大的危机,推向了未来。
……
太行山,灵丘隘口,安北军中军帐
孙应元看着桌上粗糙的干粮和日渐减少的药材清单,眉头紧锁。
帐外,士兵们疲惫地靠着工事休息,连日的激战和清军无休止的骚扰让每个人都到了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