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沉默的裂痕

毕业典礼前的日子,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每一分每一秒都裹挟着一种无声的、日益沉重的压力。那份来自《深度周刊》的狂喜,在林夕心中渐渐冷却,沉淀为一种夹杂着兴奋与不安的复杂情绪。而陆辰希抛出“星瞰资本”录用通知的方式,以及其后过分平静的态度,更像是一层薄冰,覆盖在看似如常的日常之下,冰层之下,暗流汹涌。

两人都默契地没有再主动提起那个话题。公寓里依旧保持着表面的宁静——林夕准备着毕业答辩的最后收尾工作和典礼事宜,陆辰希处理着陆氏与华晟项目交接的扫尾工作,以及着手组建自己未来在“星瞰资本”的初始团队。他们依旧一起吃饭,偶尔交谈,但那些对话大多停留在“今天想吃什么”、“邮件回复了吗”这类最表层的日常。

一种微妙的距离感,在两人之间悄然滋生。

林夕能感觉到陆辰希的沉默比以往更深,他常常对着电脑屏幕,眼神却有些放空,显然心思并不完全在眼前的公务上。她几次想开口,想把那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摊开来谈,但看到他微蹙的眉心和平静面容下不易察觉的疲惫,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不想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平静,或者说,她在害怕面对那个可能没有完美答案的问题。

陆辰希同样在观察着林夕。他看到她强装镇定下的魂不守舍,看到她偶尔对着窗外发呆时眼底的迷茫。他知道她在等待,等待他给出一个方案,一个承诺,或者至少是一个明确的态度。但他自己,也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决策困境。

“星瞰资本”的机会千载难逢,不仅能让他摆脱陆氏这艘巨轮固有的沉疴,在更市场化、更前沿的金融战场上一展拳脚,其总部所在的上海,更是全国的金融中心,资源、信息、人脉都非其他城市可比。这对他重塑陆氏、乃至实现自己更大商业抱负的计划,至关重要。

而林夕的梦想,同样清晰而耀眼。《深度周刊》是她新闻理想的灯塔,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能为她提供无与伦比的平台和视野。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她为了走到今天这一步,付出了多少,克服了多少。他亲眼见证了她从那个对人群心怀恐惧的女孩,蜕变成如今能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在街头执着追寻真相的准记者。他怎么能,又怎么忍心,让她为了自己,放弃这触手可及的梦想之光?

理性与情感,如同两头巨兽,在他脑海中激烈撕扯。任何一种选择,都意味着另一方的牺牲。而这种牺牲,是他最不愿意施加于她身上的重量。

这天晚上,两人难得地都没有忙于工作。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敲打着玻璃,带来一丝初夏的凉意。他们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电视里播放着一部无关紧要的纪录片,却谁也没有真正看进去。

空气黏稠得令人窒息。

最终,是林夕先打破了这令人难堪的沉默。她关掉了电视,客厅里只剩下雨声和彼此清晰的呼吸声。她转过身,面对陆辰希,双手紧张地交握着放在膝盖上,指尖用力到泛白。

“辰希,”她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有些干涩,“关于北京和上海……我们,是不是该好好谈一谈了?”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陆辰希缓缓转过头,看向她。灯光下,她的脸色有些苍白,眼神里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勇气和显而易见的忐忑。他心中那根紧绷的弦,被这眼神轻轻拨动,泛起一阵细密的疼。

“嗯。”他应了一声,坐直了身体,目光沉静地回望着她,示意她说下去。

“我……我知道‘星瞰资本’对你来说非常重要。”林夕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上海的机会,可能比北京更适合你未来的发展。我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