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暗流与刀锋

月港的“示弱”计划,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开始在南洋激起一圈圈涟漪。

徐汝诚的手段老辣而隐蔽。几天后,往来于月港、马尼拉、巴达维亚之间的商船和探子们,开始流传各种经过精心加工的消息:

“听说了吗?戚将军的座舰‘靖海’号龙骨受损,需要大修,至少半年无法出海!”

“岂止!巴士海峡一战,大明水师折损了三分之一的主力炮舰,伤亡水手数千,现在港口里躺满了伤兵!”

“沈督师已经下令,暂停所有远洋商船队,集中力量防守月港和沿海,怕是短期内无力南下了……”

“可惜啊,刚打了个胜仗,却伤了元气……”

这些半真半假的消息,伴随着一些刻意的动作——如部分巡逻范围的收缩,船厂对几艘轻微受损战舰进行的大张旗鼓的“维修”,以及官方文书中间或流露出的对“海防空虚”的担忧——逐渐编织成一张巨大的迷惑之网,飘向南方。

与此同时,一支精干的小队也从月港悄然出发。为首的正是郑经麾下以勇悍和精通水性着称的哨官陈平,他带着十余名精心挑选的尖兵,伪装成疍民或商贩,搭乘几艘不起眼的小船,混入南下的船队,他们的任务是渗透到巴达维亚周边,实地侦查荷兰人的港口防御、舰队部署,以及……摸清通往巴达维亚城堡水门的暗道可能性。

月港督师府内,沈沧澜与戚继光也在密切关注着各方动向。

“徐老那边消息已经放出去了,效果如何,还需时日验证。”沈沧澜递给戚继光一杯清茶,“元敬,军士休整、舰船维护情况如何?”

戚继光接过茶杯,并未立即饮用,沉声汇报:“伤兵已得到妥善安置,阵亡将士的抚恤也已下发。受损舰只,‘靖海’号需更换部分船板,约需一月;其余各舰,轻伤者半月内可修复。弹药补给正在加紧调运,新募水手也在加紧操练,三月之内,我军战力可恢复九成以上。”

他顿了顿,补充道:“只是,郑经派出的陈平小队,深入虎穴,风险极大。荷兰人对巴达维亚周边控制极严,一旦暴露,恐有去无回。”

沈沧澜目光微凝:“欲成非常之事,必冒非常之险。我相信陈平他们的能力,也相信郑经的眼光。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眼睛,一双能看清巴达维亚虚实的眼睛。”

就在明军紧锣密鼓地休整与布局时,巴达维亚的总督府内,一场关于如何应对的争论也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