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赵卫国的震惊(4)

之前我说的那些话,青年都没有觉得有什么,最多就是觉得我见闻不错,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但是我刚才的话,让他产生了一种,吹NB不打草稿的感觉。

“赵叔,我之前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叫技工贸还是贸工技的争论,你觉得那个好?”我突然丢出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

赵卫国微微的思考了一下说道:“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肯定优先贸工技,没有资金,去谈追赶技术那是扯淡,技术的研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肯定技工贸比较合适,自己手里没有技术,只能沦为血汗代工厂,吃点残羹剩饭,所以这个争论没有意义。”

我点点头,从本质上说,这个争论的确没有意义,谁的说法都有道理。

这个话题争论了十几年,从最开始的改革开放开始,由于国内工业基础薄弱,相对外面的技术来说,代差有可能不止1代,大到机床,小到电视机,全面落后,所以就产生了2个不同的学派观点,以某想为主的贸工技路线,和一些爱国人士,实业企业家的技工贸路线,不断发生碰撞。

由于的确有着较大的落后代差,所以最后,国家还是选择了贸工技这一条线路发展。当然,不是说这一条路线不好,人家也是有着说辞,叫拿来主义,先拿来,在生产的过程吃透技术,然后在此基础上研发迭代,跟上先进的脚步。

这一套发展模式,不仅仅是民间的工业这样,大到军工工业也是这样的,比如战斗机,发动机等等。但是也为此埋下了一点祸根,而这一祸根或许要用20年多年才能解决。

但是在当下经济发展为第一要素的情况下,用生产力换技术,不能说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只能说当下是最合适的,要不然很多民间工业技术不会追的那么快。

好在我泱泱大国,最不缺的就是市场和生产力。但是眼下,一些核心的技术还是落后的,既然没办法改变现在贸工技的状态,那么只能曲线救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