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十四章 临考悉心备行装 院试三日启征程
自那日在味香楼为柳云卿解围之后,这位贫寒的童生便时常出现在悦来居客栈。起初几日,他总是天不亮就赶来,趁着晨光熹微,客栈里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便拿起扫帚,从客栈前院开始,一丝不苟地清扫起来。
沙沙的扫地声成了清晨特有的韵律。柳云卿扫得极其认真,连墙角缝隙里的积尘都不放过。扫完院子,他又提来清水,用抹布仔细擦拭廊下的栏杆和长凳。待这些做完,他会轻手轻脚地上楼,在陈彦他们居住的客房外廊继续打扫。他的动作放得很轻,生怕惊扰了屋内之人的好梦。
待陈彦和赵修远起身推开房门时,往往只看到廊道洁净如洗,空气中还带着一丝清水的湿气,而那个清瘦的身影早已悄然离去。
“这柳童生,也太客气了。”赵修远看着纤尘不染的走廊,感叹道,“每日如此,倒让我们有些过意不去了。”
陈彦心中明了,这是柳云卿在用他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感激。他深知寒门学子的自尊心极强,直接赠予银钱或许会伤其颜面,而这种以劳力相报的方式,反而能让对方心安。他没有点破,只是对陈延岳嘱咐,每日早饭多备一份,若柳云卿来时,定要留他用了早饭再走。
这日午后,阳光透过窗棂,在书房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柳云卿打扫完毕,正欲像往常一样悄悄离开,却被从书房出来的陈彦叫住了。
“柳兄,且慢。”
柳云卿停下脚步,转过身,脸上带着些许局促,双手不自觉地搓着洗得发白的衣角:“陈公子,有何吩咐?”
陈彦微微一笑,指了指院中那棵老槐树下的石桌石凳:“今日天气甚好,柳兄若不急着回去,不妨一同坐下喝杯茶,切磋一下近日所学?先生方才讲解的那篇《盐铁论》,我尚有几点疑惑,想请教柳兄。”
柳云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和难以置信。他深知陈彦乃府试案首,学问远在自己之上,能得他邀请共同学习,无疑是莫大的机缘。他连忙躬身:“陈公子折煞学生了!应是学生向公子请教才是!”
“学问之道,贵在切磋,何分彼此?”陈彦笑着拉他坐下,石头早已机灵地端来了热茶和几样点心。
自此,柳云卿便不再只是清晨来打扫。午后得了空闲,他也会来客栈。有时是向赵文渊先生请教经义中难解的章句,赵先生见他勤勉,总会耐心点拨;更多时候,是与陈彦、赵修远一同探讨策论。三人常围坐在石桌旁,或争辩古今得失,或剖析时政利弊。柳云卿虽家境贫寒,但读书极为刻苦,基础扎实,尤其对民生疾苦有切身体会,常能提出些独到见解,让陈彦和赵修远也获益匪浅。赵修远起初还有些世家子的矜持,但见柳云卿为人诚恳、学问不虚,也渐渐真心接纳了他。
陈延岳和石头见柳云卿为人朴实勤勉,也对他颇有好感。陈延岳时常会多准备一份点心,悄悄塞给他:“柳贤侄,读书费脑子,多吃点!”石头则会帮他挑水、劈些柴火,让他能多些时间读书。客栈里因多了柳云卿的往来,平添了几分生气与暖意,原本略显紧张的备考氛围,也因这份同窗之谊而柔和了许多。
时光飞逝,院试之期转眼即至。考试前三天,江陵府城内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客栈、会馆里住满了来自湖广各府州的童生,茶楼酒肆中,议论纷纷的都是即将到来的院试。街上随处可见步履匆匆、面色凝重的学子,书坊的生意更是格外红火。
考试前一日傍晚,夕阳的余晖将悦来居客栈的小院染成一片暖金色。陈延岳和石头正忙得团团转,为明日即将奔赴考场的陈彦和赵修远准备行装。堂屋的八仙桌上,摊开了一大堆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