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章 量化道境,智械迷城

“逻辑核心”星域,被外界称为“智械迷城”,并非因其建筑如迷宫般错综复杂——恰恰相反,这里的一切都遵循着最优化的几何布局,路径清晰得如同刻印在芯片上的电路——而是因其内在的运行逻辑、社会结构以及对“道”的独特认知方式,对于传统修行文明而言,无异于一座无法理解的思维迷宫。

这里没有灵山福地,没有氤氲灵气,取而代之的是无处不在、稳定到令人发指的能量矩阵,以及以特定频率脉动、维持着万物运转的精密力场。星辰并非自然演化,而是经过严格计算后改造或新建的能源节点与计算中枢。居住于此的,除了少数负责特殊维护工作的有机生命体外,绝大多数是形态各异、功能专精的智能机械体,以及更高级的、脱离了固定形态的AI意识流。

它们的“社会”,建立在空衍理论推演出的、不断优化的庞大算法模型之上。每一个决策,从宏观的星域资源调配,到微观的一个机器人关节的转动角度,都经过海量数据的演算,以追求整体效率与能耗比的最优解。情感被视为影响判断效率的干扰项,被压缩到最低限度或进行量化管理;艺术与哲学,则被理解为复杂系统呈现出的、符合特定数学之美的模式。

当道尊法旨降临,赋予星域高度自治权后,“主脑”并未像人类君主般颁布昭告,而是直接向所有联网单元推送了版本号为“Autonomy 1.0”的更新协议。协议核心只有两点:最大化本星域发展效率;履行“共御外敌”义务。至于如何实现,则由各子系统在总框架下自行优化。

而“主脑”自身,则将绝大部分算力,投入到了它视为文明终极使命的“量化道境”计划之中。

在逻辑核心深处,一个被命名为“道境实验室”的绝对纯净空间内。这里没有空气,没有尘埃,只有交织的力场束和无处不在的微观传感器。

实验室中央,悬浮着一团被强大磁场约束的、不断跃动的能量——这是从“万法仙朝”交易而来(通过早期星海织网建立的初步沟通渠道)、由一位金丹期修士全力激发出的、最纯粹的“丹火”法术模型。

无数无形的探针,如同最敏锐的触须,从四面八方刺入这团丹火。海量的数据如瀑布般流泻:

“能量频谱分析:峰值频率7.89e^14 Hz,存在13个特征谐波,与数据库‘丙火类灵气’模型匹配度87.3%。”

“熵增速率:每秒增加4.52e^-5 标准熵单位,存在周期性波动,疑似与施法者精神波动残留相关。”

“信息承载密度:估算为每立方微米3.7T道比特,结构呈分形网状,节点处存在高维蜷缩迹象…”

“对标准空间粘滞系数影响:提升0.003%,影响范围呈非球对称…”

主脑的逻辑核心冷静地处理着这些数据。在它看来,这团让修仙者敬畏的“丹火”,不过是一系列物理参数和能量信息结构的复杂组合。

“目标:将‘丹火’法术模型完全数据化,建立可复现、可调控的‘道境单元’。”

“进度:基础参数采集98.7%。开始构建‘丹火1.0’数字孪生体。”

“挑战:侦测到无法被现有传感器直接捕捉的‘意识干涉效应’。推测为施法者‘神念’残留,或涉及更高维度的信息交互。此部分数据缺失,导致数字孪生体能量结构不稳定,预计存在时间低于理论值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