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退阴阳家来袭后,太乙山重归宁静,但空气中似乎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紧绷。陈昂回到云台,并未因一场胜战而沾沾自喜,反而愈发沉静。他深知,方才一战看似轻松,实则是凭借初成的神念与对天地元气的精妙运用,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若论真实修为底蕴,与阴阳家那些修炼多年的长老相比,自己仍显不足,尤其是对自身各种强大力量的理解与融合,尚停留在相对粗浅的阶段。
赤松子不知何时已来到云台,看着正在调息回气的陈昂,缓缓开口:“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汝之力量,刚猛有余,圆融不足。虽借天地之势暂压敌锋,然其根未断,其源未清,终非长久之道。”
陈昂睁开眼,虚心请教:“请前辈指点。”
赤松子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可知,何为‘道’?”
陈昂沉吟片刻,结合近日所学,答道:“道法自然,无形无象,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
“然也。”赤松子颔首,“道包容万物,亦蕴含万物。阴阳、刚柔、生死、动静,皆在其中。汝所修功法,刚猛无俦,凌厉霸道,是‘道’之一面;然一味追求刚猛,犹如只取江河之澎湃,却失其润泽万物之德,终落了下乘,易入魔道。”
他指向陈昂:“汝体内力量庞杂,看似浩荡,实则未能真正统合归一,更未能明其性,顺其理。如同驾驭数匹烈马,虽力大,却方向不一,稍有不慎,便有车毁人亡之危。长此以往,非但不能助你攀升更高境界,反可能侵蚀心性,种下魔念。”
陈昂心中凛然。他深知自身力量来源复杂,虽强大,却始终有种隔阂感,未能如臂指使,尤其在使用吸功大法这类霸道功法时,偶尔会心生戾气。以往只以为是功法特性,如今听赤松子点破,才知是未能“明其性,顺其理”的根源问题。
“求前辈教我。”陈昂诚心恳求。
“道在经中。”赤松子袖袍一拂,石台上多了几卷看似更加古老的竹简,并非功法秘籍,而是《道德经》、《南华经》的原典,甚至还有一些更古老的、关于气与神、性与命的散篇论述。“静心研读,勿求速成。以经义为镜,观照自身力量本源,明其阴阳刚柔之性,寻其与天地共鸣之理。何时你能将这些力量真正化为己有,如心念转动般自然,方算初入门径。”
自此,陈昂彻底静下心来,不再急于练习引气或术法,而是将全部心神投入到对这几卷最深奥道藏的研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