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建立更高效的转化链。养殖区的规模被适度扩大,但主要集中饲养饲料转化率高的禽类(如鸡、鹌鹑)和繁殖快的兔子。将部分人类无法直接食用的农作物副产品(如秸秆、谷壳)加工成饲料,转化为宝贵的肉蛋资源。就连以前可能被丢弃的内脏、血粉等,也被苏婉的医疗组研究如何用于制作营养补充剂或医用材料。
三、深藏:新的地下粮仓
最重要的环节,是存储。将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暴露在地面,无异于在敌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命脉。
兴建新的、更隐蔽、更安全的地下粮仓,成为了“粮食储备计划”的核心工程。陈浩在负责“潜龙计划”的间隙,亲自为新粮仓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新的粮仓选址极其隐蔽,并非集中在堡垒正下方,而是分散在堡垒周边几个地质结构稳定、且有其他地下设施(如备用能源站、水处理中心)作为掩护的区域。粮仓的入口经过巧妙伪装,与山体、岩石甚至废弃的矿洞融为一体。
粮仓内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长期储存的需求:
· 防水防潮: 仓体采用多层防水材料构筑,内部铺设防潮层,并安装了大型除湿设备,确保仓内湿度恒定在安全范围。
· 恒温保鲜: 利用堡垒稳定的地温环境,配合简单的通风系统,使仓内温度维持在一个较低且恒定的水平,延缓粮食陈化。
· 防虫防鼠: 入口设置多重防虫鼠关卡,仓内定期进行物理和药物熏蒸(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粮食不被蛀空。
· 结构坚固: 仓顶承重结构经过精心计算和加固,足以抵御重磅炸弹的间接轰击甚至一定程度的直接命中。
· 分类存放: 不同种类的粮食(谷物、豆类、块茎等)分仓存放,避免相互影响,也便于管理和调配。
建造这些地下粮仓的工程量不亚于挖掘交通隧道。工人们在地下深处,忍受着粉尘和闷热,像蚂蚁筑巢般,一锹一铲地开拓空间,一砖一瓦地加固仓壁。当第一个大型新粮仓最终建成,看着金黄的稻谷和饱满的麦粒如同金色的河流,哗啦啦地涌入这深藏于地下的宝库时,所有参与建设的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不仅仅是粮食,这是时间的筹码,是坚持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