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冷眼扫来,张邦昌脊背一凉,暗自腹诽这昏聩之君。
危急关头,他灵光乍现,壮着胆子进言:圣上明鉴!微臣此举实为陛下考量!
说着便俯身上前,压低声音道:即便金兵退去,觊觎龙椅者又何止柴逆?恕臣直言,南巡避祸的太上皇...
太上皇正值盛年,方才不惑!当日禅位不过权宜之计。若陛下擅杀李纲违背祖制,待太上皇回銮之时,大可借此废立...
这番话果然戳中要害。比起忠义祖训,皇位更能触动赵桓。虽非自愿登基,但既坐龙庭,岂肯轻易放手?
李纲!念在太祖遗训,姑饶死罪!即日贬谪岭南,仍为税吏!赵桓咬牙下旨。宦官们当即架起血染朝服的李纲。
小主,
张邦昌暗自叹息,能保其性命已属万幸。李纲被拖行时仍骂不绝口,赵桓强忍怒气充耳不闻。
突然,汴梁城头传来震天轰鸣——
刚目送李纲离去的君臣俱是一颤。待辨明是霹雳炮响,赵桓急问:何人开炮?莫非又有敌袭?
[下近日虽已习惯霹雳炮的轰鸣,但每当炮声响起,众人仍不免心惊胆战,仿佛敌军正在攻城。
不多时,赵桓派往城头的监军匆匆来报:陛下!金军数十骑出营遛马,有个炮手擅自开火,击毙三名金兵、两匹战马,其中还有个女真贵族。金人立刻派使者前来问责。如何处置那炮手,请陛下定夺!
闻听此言,本就郁结于心的赵桓顿时面沉如水:朕 十二道金牌严禁攻击金军,这厮竟敢抗旨!莫非存心破坏宋金和议?来人啊,将其斩首后首级送往金营赔罪!尸身悬于城门示众!谁敢坏了和谈大计,朕就要谁的脑袋!
此刻赵桓正因不能处置李纲而憋闷,听闻炮手擅自行动,立即找到了宣泄口。
监军宦官正要领命退下,李邦彦突然出列:陛下,若简单处决炮手,恐金人以为我朝敷衍。臣建议派宰执重臣亲赴城头监斩,方显诚意。
赵桓略加思索,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李少宰同为宰执,就由你走一趟吧。
这正是李邦彦所求。他认定这是立功良机,更能在金人面前露脸。在他眼中,新兴的金国比当年辽国更为强盛——短短数载便吞灭大辽,其军力可想而知。若能借此与金国结缘,岂非美事?
领了金牌的李邦彦志得意满前往刑场。那炮手本是一片赤诚,见被围困的金兵还敢耀武扬威,愤而开炮以振军威。岂料竟遇上昏君为讨好敌国,不惜残杀自家将士!
不多时,李邦彦捧着赵桓的圣谕重返城楼。
他高举御赐金牌,厉声喝道:何人胆敢违抗圣命擅自开炮,伤及金国友军?速速押上来!
不必麻烦,我王三自己来领罪!
一名身着赤色战袍的军士昂然而立,大步流星走上前来。
好个狂妄之徒!抗旨开炮,蓄意挑起边衅,还敢这般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