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基地的生活区,与外界想象的紧张刺激截然不同,更像是一座运行精密的蜂巢内部,安静、有序,甚至有些枯燥。厚重的合金墙壁隔绝了所有信号,也隔绝了时间的流逝感。林长青和苏雨晴被安置在一个简洁而功能齐全的套间内,等待安全警报的解除。
几天过去,没有枪战,没有追捕,只有偶尔从通风系统传来的、几乎微不可闻的基地内部运转的低沉嗡鸣。但这种绝对的安静,反而更让人感受到那种无处不在的、高度戒备的压力。
林长青大多时间坐在靠墙的书桌前,面前摊开着空白的稿纸,指尖无意识地把玩着一支铅笔。他的目光有些游离,似乎穿透了厚重的墙壁,望向了更遥远的地方。苏雨晴则安静地坐在一旁的沙发上,翻阅着基地提供的、已过时数日的内部报刊,偶尔抬头看看林长青的背影,眼神平静而带着理解。
他们很少交谈,但一种无声的默契在空气中流淌。她知道,他并非在担忧眼前的困境,而是在消化测试场那一幕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思考着“曙光之钢”之后,那条已然展现在他面前的、更为广阔也更为艰险的道路。
这天傍晚,套间的门被轻轻敲响。门外站着的是赵总工,他身后没有跟随其他人。
“林总,苏总,打扰了。”赵总工的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他手里拿着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深灰色文件袋。
他将两人引到小会议桌旁坐下,没有寒暄,直接将文件袋推到林长青面前。
“外面的‘苍蝇’已经被清理干净了,线索指向几个熟悉的境外‘技术咨询’公司。”赵总工的语气很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你们很清楚,这不会结束。‘曙光之钢’的意义,决定了你们今后,将始终处于某些目光的焦点之下。”
林长青默默点头。从他接下那份绝密需求开始,他就已经有了觉悟。
赵总工指了指那个文件袋:“这是两份协议。一份,是最高级别的‘技术安全保障协议’,签署后,你和你的直系亲属,以及‘长青科技’核心研发团队,将纳入国家技术专家保护体系。另一份,”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林长青脸上,“是长期供货合同,关于‘曙光之钢’及其后续衍生型号的。利润方面,国家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功臣。”
林长青伸出手,指尖触碰到文件袋冰凉的表面。他没有立刻打开,而是抬头看向赵总工:“只有这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