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神通寻源

林长青将自己关在小会议室里,整整三十六个小时。

门外的人只能偶尔听到白板笔划过的光滑声响,或是短暂的、几乎听不见的踱步声。苏雨晴送进去的饭菜,大多原封不动地端出来。她什么也没问,只是默默守着,处理好所有外部事务,确保无人打扰。

当林长青再次推开门时,他整个人仿佛瘦了一圈,眼窝深陷,嘴唇干裂,但那双眼睛却亮得骇人,像是燃尽了所有疲惫,淬炼出的两簇幽火。他将一份写满复杂公式和结构图的文件递给苏雨晴,纸张边缘还带着他指尖用力过度留下的折痕。

“立刻安排王工,带最可靠的团队,按这个方案,秘密进行小试。”他的声音沙哑得几乎难以辨认,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近乎金属般的笃定,“所有参与人员签署最高级别保密协议。试验地点……不在公司,也不在京津生产线,你亲自找一个绝对安全、不受干扰的地方。”

苏雨晴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文件,没有多问一个字:“明白,我马上去办。”

她没有去看文件内容,只是从林长青的状态就能判断出,这可能是他们绝境中唯一的希望。她迅速行动,调动资源,几个小时后,一支由王工带领的精干小队,带着必要的便携式实验设备,悄然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中。

会议室里,林长青瘫坐在椅子上,接过苏雨晴递来的温水,一饮而尽。过度消耗的精神力让他头痛欲裂,太阳穴像是被锥子反复刺穿。

“你看到了什么?”苏雨晴轻声问,递给他一条温热的毛巾。

林长青用毛巾敷着脸,声音从毛巾下闷闷地传来,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与兴奋:“我‘看’了那该死的催化剂……看了很久,很久。”

在那漫长的三十多个小时里,他隔绝了外界一切干扰,将天眼通的能力催谷到前所未有的极致。他的意识不再仅仅是“观察”那进口催化剂的微观结构,而是试图去“理解”它,理解它每一个原子在反应中扮演的角色,理解其电子云的分布如何精准地引导着化学反应的方向,理解它那独特“活性中心”的本质。

这就像是在解构一个神明赋予的精密符文。他“看”到了那复杂分子骨架的优美,也“看”到了其中几个关键连接点的“脆弱”——那是设计上的取舍,是为了追求极致活性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但这还不够。他需要替代品,需要找到一条绕过专利壁垒、不受制于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