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投稿与希望

时光在笔尖与书页的摩擦声中悄然流逝。林长青的生活进入了一种充实而规律的节奏。白日里,他沉浸在课堂知识中,与苏雨晴的互动自然流畅,两人的关系在共同学习的氛围里稳步升温。夜晚,则属于他一个人的奋斗时光。

台灯下,《逆流之年》的故事在他笔下不断延展。他写得极快,思路如同永不枯竭的泉水。脑海中“星璇”的存在,不仅让他下笔如有神,更让他对故事的节奏、人物的塑造、乃至每一处细节的打磨,都拥有着超越常人的掌控力。

他写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他内心深处对“弥补遗憾”与“掌控命运”这一核心主题的呐喊与期许。主角的每一次挣扎与奋起,都仿佛映照着他自己重活一世的决心。

终于,在一个周五的夜晚,他写完了《逆流之年》第一个完整的大卷,约莫五万余字,并附上了一份详尽到令人惊叹的故事后续大纲。他将厚厚一叠稿纸整理好,边缘磕碰得整整齐齐,放在桌上,仿佛一件精心打造的艺术品。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投稿。

他回忆着前世模糊的记忆碎片,结合这几天特意去报刊亭翻阅的各类文学杂志,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一家名为“新芽”的出版社。这家出版社在当下并非最顶尖,但以其敢于挖掘新人、包容性强而着称,尤其注重故事的创意与潜力。林长青记得,前世有几部后来爆火的作品,最初就是由“新芽”发掘的。

选择它,比盲目投递给那些门槛极高的老牌大社,成功率或许更高。

周六上午,阳光明媚。林长青没有告诉任何人,他将那叠凝聚了心血与希望的稿纸小心翼翼地装入一个厚实的牛皮纸信封。他用自己最工整、甚至带着一丝少年青涩痕迹的字迹,在信封上写下了“新芽出版社编辑部收”的地址,并在寄件人一栏,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家庭住址。

他没有选择挂号信,那对于他这个“高中生”的身份而言,显得有些突兀。他选择了最普通的邮寄方式。

站在街角那个墨绿色的老式邮筒前,林长青的心跳微微有些加速。阳光照在油漆斑驳的邮筒上,反射出温暖的光泽。周围是熙攘的人流和车声,但他仿佛置身于一个独立的空间里,手中那个信封,重若千钧。

这里面装着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开头,更是他改变命运、启动未来庞大计划的第一块基石。是完全依靠自身力量——重生记忆带来的先知,以及“天眼”能力赋予的超凡悟性与执行力——迈出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

成功了,他将获得宝贵的启动资金和初步的社会认可,前路将豁然开朗。

失败了,也不过是退回原点,他还有无数的后手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