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透过窗帘的缝隙,在林长青的眼睑上跳跃。
他准时醒来,无需闹钟。这是他前世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养成的生物钟,精准得如同刻入灵魂。然而,与前世醒来时常伴的疲惫与抗拒不同,此刻他只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昨夜内视引导后的效果,经过一夜安眠的巩固,越发明显。身体轻盈,思维敏锐,仿佛每一个细胞都饱含着待释放的能量。他深吸一口清晨凉爽的空气,感觉肺部扩张得前所未有的舒畅。
这就是优化身体带来的直接馈赠。
上午的第一节课,便是化学实验课。这对于刚刚初步窥见微观世界奥秘的林长青来说,充满了别样的吸引力。
实验室里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和各种化学试剂的味道。白色的实验台,明亮的灯光,以及摆放整齐的玻璃器皿,都营造出一种严谨而奇妙的氛围。
同学们按照分好的小组就座。巧合的是,林长青和苏雨晴,还有孙浩、李晓芸分在了同一组。苏雨晴似乎对这个分组结果也有些意外,看了林长青一眼,便安静地开始准备实验器材。
今天实验的内容是“酸碱中和反应与指示剂变色”。
化学老师在讲台上讲解着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着操作的规范性。
林长青听着老师的讲解,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实验台上的器具和试剂所吸引。烧杯中的清水,锥形瓶里的无色氢氧化钠溶液,还有那滴酚酞指示剂……
他心念微动,再次小心翼翼地调动了脑海中的“星璇”,将那份奇异的感知力,聚焦于眼前的微观尺度。
世界,再次在他“眼前”变得不同。
他“看”向那杯清水。无数水分子依旧在欢快地做着布朗运动,但与昨夜单纯的观察不同,这一次,他仿佛能“听”到它们碰撞时细微的“声响”,能“感觉”到分子间作用力那无形的张力。
他的“视线”移向那瓶氢氧化钠溶液。在这里,他“看”到了更多的钠离子(Na?)和氢氧根离子(OH?)分散在水分子之间,它们的存在,改变了溶液本身的性质。
当同组的孙浩按照步骤,小心翼翼地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稀盐酸的锥形瓶中时,林长青的“目光”紧紧跟随着那流动的液体。
在他的微观视野里,这不再是简单的液体混合,而是一场激烈而有序的“微观战争”!
氢氧根离子(OH?)与氢离子(H?)如同两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在水分子的“战场”上迅速靠近、碰撞、结合!每一次成功的碰撞结合,都生成一个稳定的水分子(H?O),同时释放出微量的热。他能清晰地“感知”到那股能量的释放,以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急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