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苏安的决心

“陛下?”苏安小心翼翼的喊了一句。

雍帝听到之后,有些无奈的看向苏安:“苏安啊,你说的这些朕都清楚,可是....”

“唉。”

这态度,苏安更疑惑了,而钟云此时站了出来:“老师,大雍现在的情况,根本不可能搞老师所说的科举制。”

“虽然这段时间老师平定了上阳城的天花和长湖城的灾情,替大雍避免了很多损失,但国库依旧羸弱,军费开支也大,恐无力开展这科举制。”

雍帝揉了揉太阳穴,接过话头:“苏安,你所说的科举制,朕一听便知道是千古良策,若能实施,必能强国,然推行此制,并非一纸诏书便可成事。”

说着,雍帝便站起身,走到悬挂的疆域图面前,沉声道:“开设考场,从京城到各州府,需要场地,需要大量官吏组织、监考、阅卷。”

“然而,考试需要大量的布匹来支撑,朕总不能让学子乃至官员们用竹简去识文断字。”

“还有你所说的糊名、誊录,更需要大量的识文断字之人,而这一切,都需要钱,大量的钱。”

雍帝转过身看向苏安:“如今国库极为空虚,朕恨不得一枚铜钱掰开两半来花,各地官员也心思各异,现在的大雍,不支持如此复杂的改革。”

苏安一听,就感到一阵哑然,他知道国库捉襟见肘,却没想到已经穷到了这种地步。

但是也感叹雍帝并不是看不到科举的好处,而是现实的财政以及执行力,都制约了改革的步伐。

空有良策,却无实施的根基。

“陛下所虑,确实实情,是臣考虑不周,只想到了策略本身,未能顾及朝廷现状。”

雍帝向前两步,拍了拍苏安的肩膀:“你能提出此策,已是难得,朕非常高兴,待日后国库充盈,政局更稳,此法朕会推行下去的。”

而苏安看着雍帝,又看着钟云的模样,心中莫名有一种感叹。

平心而论,雍帝算是个好皇帝。

虽说一开始他派遣苏怜去应对这乾国使臣,搞得他一开始有些抱怨,甚至在府中怒骂这雍帝是个憨批。

但...他也是受赵心和礼部的人蒙骗。

而自己在朝堂上一些不顾礼节的话,甚至还跟自己父亲重现了一次秦王绕柱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