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从山根垒起,青黑砖石缝里嵌着往昔箭簇,像给雄关镶了层铁鳞;往上看,垛口如獠牙般刺向半空,每道缺口都留着刀劈的痕迹。关楼檐角挂的“潼”字大旗,被风扯得猎猎抖,旗下守军挺着长戈,像给雄关竖了道警示的屏障。风从关中来,还能闻见砖缝里旧血的淡腥——每缕气味,都带着雄关的沧桑与肃杀。这座雄关挡住了多少狼子野心的人?又断送了多少谋权篡位之兵的人命。
如果此时硬攻,就算明王麾下战将如云,也啃不下这天下第一雄关。
明王把目光收回,灼热的目光又盯住身边的谋士柳智秀手上的龙头拐杖——这龙头拐杖是自己所赠予。他回想起当年柳智秀来投靠自己时还是拿着一根木拐杖。初次见面,那晚,从白天谈到晚上,再谈至天边泛起鱼肚白,也不肯言罢。他们有种相见恨晚,惺惺相惜的知音感。那晚之后柳智秀成了自己府邸首席谋士,自己相赠龙头拐杖作为恩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柳先生!如今雄关在面前,为何不强行强攻?”明王转动下手上的金介子道。
“主子,下策攻城,中策攻伐,上策攻心。今我有一套连环计。计计攻心。”骑在马上的柳智秀,手上龙头拐杖一指潼关。
“有何妙计?柳先生快快道来。”明王愁眉舒展。
他们有何妙计?等我慢慢道来。
柳智秀第一计,遣苏胜生前亲卫携元帅染血佩剑与绝笔信叩关,剑穗凝霜、字迹泣血,字字诉新帝猜忌功臣之过。赵计业握剑在手,指节泛白,却仍以“君命不可违”为由斥退使者,更令守军加固城防、箭矢满引,城头“忠君”大旗猎猎作响——此为第一折,攻心初碰硬壁,关隘纹丝不动。
见劝降不成,柳智秀第二计随即施出:暗中策反城上赵计业旧部,许以“封官许愿”的承诺,约定三更时分举火为号、里应外合。不料副将察觉异动,擒杀内应并将其首级悬于城头,赵计业更是怒斩三名动摇士兵,厉声喝令“再提降字者,立斩不赦”——此为第二折,攻心遭挫,关防反倒愈发严密。
关键时刻,柳智秀第三计掷出:命人将铁尤人袭破北境三堡、劫掠边民的密报(盖着边军血印),连同俘获的铁尤斥候押至关下,隔着护城河递与赵计业对戏。
守城者赵计业乃先帝钦点,今新帝新宠。最忠诚的保王党,要策反赵计业基本不可能。但是攻于心计的谋士柳智秀一把捉住了赵计业的软肋。铁尤人入侵,内部战乱,石禹国有亡国灭种之灾。
赵计业拿着密报,双手微抖,目光泛红,最终他摘下头盔,解下战袍,向关东方向重重叩首,失声痛哭。
“赵元帅,你不能投降明王!”逼将恶狠狠地大骂,“你忘记了惜日先帝的天恩浩荡了吗?忘记新帝的宠爱了吗?”
“你住口,这是他们王室的家事,哪个当帝王都是他们赵家人,但一是两军开战,我们两败俱伤,铁尤人入侵就有亡国灭种之灾。”赵计业心中百感交集,心中暗道:外患未除,内斗即自毁长城。我宁可背负一生不忠不义骂名,也不愿国家亡国。
半晌后,潼关吊桥缓缓放下,城门缓缓推开。赵计业带领众战将跪见明王。
潼关城内,明王于首席,谋士柳智秀坐于身边。下面是赵计业一众守城勇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