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风云激荡,几家欢喜几家愁。许大茂栽了,刘海中家散了,阎埠贵蔫了,易中海威信扫地……这一连串的变故,都被一个人默默地看在眼里,心里也掀起了惊涛骇浪。这个人,就是秦淮茹。
秦淮茹是个极其现实又善于审时度势的女人。以前,她牢牢绑定傻柱,靠着他的接济和饭盒,养活着一家五口(后来是四口)。可自打何雨柱换了“芯子”,变得油盐不进、六亲不认之后,她的长期饭票就彻底断了。贾东旭死后,她一个寡妇带着婆婆和三个孩子,日子过得更加艰难,全靠着她在厂里那点工资和精打细算勉强维持。
如今,院里院外的形势天翻地覆。她敏锐地察觉到,以前那套靠柔弱、靠眼泪博取同情的法子,似乎不那么好使了,甚至可能引来麻烦。而何雨柱那种“成分好、手艺硬、敢发疯”的活法,虽然学不来,但似乎在这种乱局中反而更安全,甚至更吃得开。
再看看倒下去的许大茂、失势的刘海中、挨批的阎埠贵,哪一个不是想靠着钻营或者那点旧身份往上爬,结果摔得鼻青脸肿?这让秦淮茹更加坚定了想法:必须跟上形势!必须表现得“积极”!
于是,人们发现,秦淮茹变了。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带着三分愁容、七分柔弱。她的腰杆似乎挺直了一些,脸上也多了几分“坚毅”和“觉悟”。她积极响应厂里和街道的号召,凡是有什么学习会、批判会,她都积极参加,虽然识不了几个大字,但也拿着本子和笔,坐在角落里,听得“认真”。
她还主动报名参加了厂里女工组织的“宣传队”,跟着一帮年轻女工,学着喊口号,扭那种充满“革命斗志”的秧歌。她年纪稍大,动作有些僵硬,但她练得很刻苦,脸上始终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表情。
在院里,她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想着从别人那里占点小便宜。相反,她开始主动打扫公共卫生,看到有宣传标语掉了,会主动贴好。遇到街道来人检查或者宣传,她也总是最热情、最配合的一个,端茶倒水,嘴里说着些新学会的“进步”词语。
“秦姐,您最近……可真积极啊!”有一次,二大妈忍不住感叹道。
秦淮茹脸上露出一种混合着疲惫和“光荣”的神情,说道:“二大妈,现在形势不一样了!咱们妇女也能顶半边天!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光围着锅台转了,得多学习,多进步,不能给新时代拖后腿!”
她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倒是让二大妈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