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多面体那细微的脉动变化转瞬即逝,重新恢复了那亘古不变的、稳定的规则“呼吸”。但它那短暂的“注视”,如同在凌薇残响的心湖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虽已平复,感觉却烙印了下来。这座文明墓碑,并非完全的死物,它似乎对“变化”,尤其是代表着“新生”与“可能性”的变化,存在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感应。
而变化的源头,正是那枚金色初火石子表面,因与新生意念共鸣而诞生的淡金色“种子”。这“种子”散发着微弱却坚定的活性,它与周围废墟的死寂,与黑色多面体记录的无数失败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凌薇的残响将注意力从同源先辈的绝望记录中收回,聚焦于眼前这唯一的、闪烁着微光的“变数”。她意识到,这或许是她们,乃至所有沉沦于此的文明意识残响,等待了无数岁月的……钥匙。
但钥匙需要锁孔。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广场中央的黑色多面体。这一次,不再仅仅是感知其散发的庞杂信息流,而是尝试以那淡金色“种子”为媒介,去理解、去沟通这由无数文明遗产凝聚而成的规则奇观。
她小心翼翼地引导着一丝源自“种子”的、混合了初火秩序与新生意念韧性的微妙波动,如同探出的一根无形触须,缓缓靠近黑色多面体。
没有遭到排斥。
那黑色多面体光滑的表面,在接触到这丝波动的瞬间,仿佛水面般泛起了细微的涟漪。紧接着,一股更加有序、不再混乱庞杂的信息流,被引导着,流淌入凌薇的意识。
这不再是文明终结时的绝望哀嚎与失败记录,而是……知识。是关于这片被称为“寂灭之域”的虚无维度的规则解析,是无数文明尝试过的、各种对抗虚无与惰性规则的理论模型、技术蓝图以及失败原因分析!
这些知识依旧残缺,但经过了黑色多面体某种机制的梳理,变得更具条理,仿佛一座向后来者开放的、浩瀚的图书馆或数据库!
凌薇的残响沉浸在这知识的海洋中。她“看”到了先行者们对“寂灭之域”惰性规则的无数种假设和验证,从最基础的维度常数测量,到涉及概念层面存在的哲学思辨。她“看”到了各种匪夷所思的脱离方案:有试图制造巨大“规则落差”引发维度弹射的,有尝试在虚无中寻找“规则纤维”编织通道的,甚至有文明提出将自身转化为与惰性规则同频再寻求突变的疯狂构想……
绝大多数方案后面,都标注着冰冷的“失败”、“理论证伪”或“执行过程中断”。
然而,在这些浩如烟海的失败记录中,凌薇那经过淬炼的“观测者”视角,捕捉到了一个被反复提及,但似乎从未有文明真正成功实践过的核心概念——
“规则基板”。
根据数据库中的描述,这片“寂灭之域”并非绝对的“无”,它存在着底层规则,只是这些规则极度“惰性”,倾向于维持一种“绝对平衡”或“热寂”状态。任何“活性”(包括能量、物质、意识)的进入,都会被视为需要被抹平的“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