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地引着他继续参观。
他们走过机声隆隆的工坊区,宋应星正带着弟子和工匠们试验新式的锻锤,改良火铳。
路过书声琅琅的技工学堂,里面不仅有孩童,甚至还有成年人也在认真地学习识字算数。
来到内务部招募司前,陆陆续续的流民正在有序排队登记,分发农具种子,安排住所……
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生机勃勃。
这里没有胥吏的盘剥,没有饥饿的恐慌,每个人似乎都充满了希望和干劲。
这与卢象升一路所见到的中原凋敝、饿殍遍野的景象,形成了天堂与地狱般的对比。
最后,三人登上基地内的一处制高点,俯瞰整个欣欣向荣的营地。
卢象升心潮澎湃,久久无言,依然不敢相信看到的一切。
他终于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赵子龙,艰难地改了称呼:“主……主公,卢某看到此处的基地,人民安居乐业,仓廪充实,军士兵甲犀利,真是乱世中的一方净土。只是,主公之志,恐怕不止于此吧?这‘不纳粮’……与朝廷法度可是冲突的?”
赵子龙知道关键时刻终于来了。
他迎着卢象升审视的目光,坦然道:“建斗兄,你可知道如今大明的症结在哪里吗?不是天灾,其实是人祸!土地兼并,赋税沉重,官吏贪墨,军备废弛,以致民不聊生,流寇四起!朝廷?如今的朝廷,可能让这天下那么多流民吃饱饭?可能保一方百姓平安?”
他语气转厉,随即又缓和下来,指着山下:“我赵子龙没什么经天纬地的大道理,只知道,老百姓要吃饭,要活命!我的理念很简单,就是尽我所能,让跟着我的人,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不受欺负!至于朝廷法度……”
他冷哼一声,不屑地道:“当法度不能保护百姓,反而残害百姓的时候,这法度,不要也罢!”
“至于这些作物、器械,”
赵子龙继续道:“都不过是工具罢了。关键在于用它的是什么人,是因为什么事情。在我手中,它们就能活人无数,能锻造利器对外抵御外侮、对内安抚黎民!若在朝廷那些衮衮诸公手中,恐怕不过是又多了一项盘剥的由头,或者是束之高阁的奇技淫巧罢了!”
孙传庭也适时开口:“建斗,你我都曾经身历官场,其中的积弊,我们都心知肚明,这个朝廷已经是无可救药了。主公虽无官身,但是却干的是实事,救民于水火之中。这才是真正的大义所在!”
卢象升内心剧烈地挣扎。
赵子龙的话,句句如锤,敲打在他坚守多年的忠君爱国的观念上。
但当他看着山下那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和百姓,想着自己因为莫须有就获罪的经历,想着朝廷的昏暗,百姓的苦难……良久,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对着赵子龙深深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