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杨振华日志

冰冷的恐惧感,比研究所废墟里弥漫的、带着金属锈蚀和辐射尘埃的空气还要刺骨,一瞬间攫住了杨萤。她的指尖还停留在控制面板上,方才破解外围防火墙时的流畅与自信荡然无存,只剩下轻微的、无法抑制的颤抖。

屏幕上,那份以她父亲的姓氏“杨”标注的日志文件,像一个来自遥远过去的幽灵,静静地悬浮在列表的最顶端。幽蓝的光映在她骤然失血的脸上,瞳孔收缩,仿佛看到了某种绝不该在此地出现的事物。

“这……不可能……”她喃喃自语,声音干涩得几乎听不见,“父亲的项目……‘守夜人’……它的核心数据怎么会在这里?联盟的绝密档案库应该是它唯一的归宿……”

一旁的黄凌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异样。他从一堆关于地脉能量流分析的图表中抬起头,看到杨萤僵直的背影和屏幕上那份刺眼的文件。“杨萤?”他试探性地叫了一声,声音在空旷的数据库室里产生轻微的回响,“你发现什么了?”

杨萤没有立刻回答。她的目光死死锁定在“最后日志”那几个字上。最后?什么是最后?父亲身上发生了什么“最后”?

一种强烈的不祥预感,混合着对真相的渴望与恐惧,在她心中疯狂滋生。她深吸了一口带着陈腐味道的空气,努力让声音恢复平稳,却依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这是我父亲的日志。‘守夜人’计划,是他毕生心血,也是联盟最高等级的能源屏障项目基石,理论上的所有原始数据和日志都应该被封存在天穹城的最底层。”她猛地转过头,看向黄凌,眼中充满了困惑与一丝被隐瞒的愤怒,“为什么它的‘最后’版本,会出现在你父母负责的、这个早已被废弃和遗忘的地脉研究所里?”

黄凌的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他走到杨萤身边,看着那份仿佛蕴含着沉重力量的日志文件。“只有一个解释,”他沉声道,目光扫过周围那些沉寂的、象征着旧日辉煌的实验设备,“他们……我们的父母,他们的工作交集,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深,也更隐秘。甚至可能……触及了联盟不愿意让外人知晓的领域。”

“打开它。”杨萤的声音忽然坚定起来,那是一种被真相的悬念逼迫到极致后的决绝。她不再犹豫,手指在虚空中快速点击,调出她随身携带的、继承自父亲这一脉的特定解密算法密钥——这是联盟工程师核心成员的身份象征,此刻却用来开启一扇可能通向禁忌之地的大门。

解密进度条在屏幕上缓慢推进,每一秒都像是在拉扯着两人的神经。硬盘读取灯发出细微的嘶嘶声,在这死寂的环境里被无限放大,仿佛是这座研究所废墟垂死的喘息。

终于,“咔哒”一声轻响,日志文件被成功解锁。

全息投影屏上的光芒稳定下来,不再是冰冷的列表,而是呈现出一段段手写体的文字扫描件,间或夹杂着一些复杂的能量场公式草图。那笔迹,杨萤再熟悉不过——严谨、工整,每一个转折都透着学者特有的克制与理性,那是她父亲杨振华的笔迹。

【日志条目:地脉纪年07,旋涡月,第41日】

· 项目进展汇报:‘守夜人’三期模拟测试于今日0400时完成。基于地脉能量次级波动建立的屏障模型,理论能耗降低17%,稳定性提升9.3%。数据已上传至联盟中央服务器‘磐石’节点。理论验证成功。

开篇是标准的项目记录,冷静而客观。杨萤的指尖抚过那些熟悉的术语,父亲伏案工作的背影仿佛就在眼前。但这正常的一切,在此地出现,本身就极不正常。

【日志条目:地脉纪年07,灰烬月,第18日】

· 与黄岐山、林梅夫妇进行了长达六小时的跨项目研讨会。他们对地脉能量深层结构的理解令人惊叹,尤其是关于‘能量潮汐本源频率’的猜想,大胆却具有惊人的说服力。他们的‘共鸣’理论,若能融合进‘守夜人’的屏障频率调节系统,或许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适应屏障’,而非目前被动的能量抵消。但……

日志在这里停顿了一下,接下来的字迹似乎比前面稍显凌乱,墨迹也有细微的加深,仿佛书写者在下笔时经历了某种内心的挣扎。

· ……但联盟项目审核委员会(PAC)驳回了我们的联合研究申请。理由是该理论‘缺乏直接应用价值,且存在不可控风险’。黄工据理力争,但无效。PAC的态度异常强硬,这与他们一贯鼓励前沿探索的风格不符。令人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