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还地处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水运发达,
更关键是,其南边西面有乌江、沅江、湘江和洞庭湖,东面有鄱阳湖和赣江,
如此,定都江陵城,就可通过长江、乌江、沅江、湘江、赣江,将整个南明控制下的整个长江以南之地,通过水路连成一体!
不仅保障了物资运输,还成为控制南北、东西交通的关键节点。 ?
而江陵地处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农业发达,养活数百万人不是问题!
但江陵此地位置虽然好,但却是平原之地,易攻难守!
而要想守住江陵,就必须守护好东边的武昌、西边的宜昌、北面的荆门、随州,西北的信阳武胜关和南边的长江、湘江、洞庭湖一线!
而现在武昌、宜昌、荆门,随州、信阳武胜关五城,通过之前的领土置换,已经全部都在南明控制之中,
只要再加强武昌和宜昌之间的长江防线,就可组建南北防线,
北面防线的核心,正是襄阳正对面,位于汉江中下游之地的荆门,
和襄阳东边枣阳,南下汉江平原的随州,
及其东北的淮河流域进入汉江平原的信阳武胜关,三地!
荆门,随州、信阳武胜关,三地皆是易守难攻的军事重镇,更是江陵的北边门户,
小主,
南边防线,则是中间的长江,特别是西边的宜昌和东边的武昌、九江之地!
如此,南北两条防线,可最大程度的保护都城江陵城的安全,
为了以防万一,隆武帝还下令两湖总督堵胤锡,将汉江和长江,通过新建江汉运河,连成一体,
如此,新都江陵城,北面将会再有一条汉江大河,作为第二条防线!
且南明最强大的军队,正是水师,
故,江陵看似易攻难守,
实则,只要守好东边的门户武昌,西边的门户宜昌,北面的门户荆门,随州,信阳武胜关,五城,
再加强中间的汉江大河防线,
两条北方防线,互相配合,共同抵挡北面满清大军南下,
如此,江陵城,作为南明都城,防守问题不大!
一旦清军占领的襄阳盆地、南阳盆地、汉中盆地,三地有变,南明大军就可两路北伐中原,
而若是南明四川、江南两地有险,也可大军沿长江快速出兵救援,
若江陵城,受到攻击,四川、江南、两广、云贵、江西之地也可快速出兵救援!
故定都江陵,绝对是此刻南明的第一选择,
加之,江陵附近还有十五万战力强悍的南明新编忠贞营,和十多万由战力强悍的大顺东路军改编成的长沙、南昌、九江守军,
定都江陵,就可将此二十五万,由原大顺朝大军改编成的大军,彻底掌控在手中, 避免此地军阀的出现!
正是基于上面种种考量,隆武帝朱慈璧,才携大胜之威乾刚独断,放弃旧都南京,选择荆襄之地的荆州,作为南明的都城!
以学习明太宗朱棣,为南明后世之君作榜样,天子守国门!
当然,
这也是隆武帝选择放弃北方占领的海路北伐基地胶州湾和海州,而与满清交换宜昌、荆门、随州、信阳武胜关、武昌、岳阳六城的根本原因!
而与此同时,公元1645年,12月,
大西张献忠,见汉中贺珍所部大军北上,汉中虚空之际,本着扩大势力范围的想法,
于公元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12月初,
派义子张可望,张定国,两人领军五万,出保宁府,再次进攻汉中!
而他则在川北凤凰山设立指挥部,靠前指挥。
张献忠的战略构想,既能占领汉中扩大势力范围,又可把敌人堵截在汉中地区!
经过大战,于公元1646年,九月,成功攻克了汉中西南部之南下四川的战略要地,
沔县、略阳县、宁羌州(今宁强县)之地!
当时,大清豪格大军,忙于平定陕西之乱,无暇南故,
故,汉中西南部进军四川的战略要地,成功被大西张献忠所攻克,
而起义失败、走投无路的汉中军阀贺珍,无奈之下,只能再次向清军豪格所部三万大军投降,
并引导豪格所部大军,南下汉中西南!
公元1646年,南明隆武元年,满清顺治三年,
十一月初,豪格大军前锋主将鳌拜,击败占领汉中西南部的大西军后,
率领大军自汉中进入四川, 并在百丈关(今四川旺苍以西),招降了大西张献忠所部大将刘进忠。
并在刘进忠引导下,从保宁府(今四川阆中)进入四川!
而满清、大西两朝,即将在川北大战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