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南明广州新都

东、西、南,三面为西濠、东濠、珠江,三条护城河,

北面则占据越秀山这个制高点,可以说重新修筑的广州城,城防十分坚固,加上城内还有六脉河渠注入珠江,

当时人称呼广州为,

“三河夹一城,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

重新修筑的广州城,南北距离约2.7公里,东西距离约2.5公里,城池总面积超过6.75平方公里,

明朝之所以先后在洪武年间和嘉靖年间,两次大修广州城,

其一自然是为了抗倭,特别是嘉靖年间,

如嘉靖四十四年的南澳之战,抗倭名将俞大猷在60岁的高龄时,于公元1564年至公元1568年,专门到广东从事抗倭剿匪大业。

其二当然也有因战乱带来的人口暴增的原因,

如明初洪武年间,经过大战后,广州城内人口仍旧有20万左右。

到嘉靖年间,因倭寇频繁入侵,大量人口集中到广州城内,

此刻广州城内人口,暴增到50万左右,

正因为人口暴增和倭寇的入侵,明嘉靖四十四年,不得不重新修扩修广州城,

以容纳这50多万人和修筑更加坚固的城防,以抗击倭寇!

而同期大明京师北京城,面积约为62平方公里

嘉靖四十四年翻修后的广州城,面积达到了京师北京城的十分之一,

同时还建有十六个城门,

分别为内城的正西门、大北门、小北门、正东门,小南门,文明门、正南门,归德门,

以及外城的太平门、竹栏门、油栏门,靖海门,五仙门、永清门,永兴门、小东门,

共十六个城门,

公元1644年,三月,大明京师北京城被李自成大顺军攻灭,大明灭亡,大量北人南下进入广州城!

同年,南明建立,定都南京,

次年,公元1645年,五月,南明京师南京城被满清攻灭,弘光帝被俘,为了躲避战乱,南京附近的汉人也大量南下广州!

当月,南明太子穿越人士朱慈璧于杭州继位,为南明隆武帝!

六月底,南明隆武帝迁都广州,并迁江北数百万百姓,南下两广和海南之地,

因大量北面移民的涌入,

南明新都广州北城,只能再次往北扩移10.3公里,将整个越秀山及其附近之地全部纳入广州城,

重新在北面修建了城墙及大北门和小北门,

并挖了深五米的北濠,将西濠水和东濠水引入北濠之内,

至此,再次扩建的南明广州新都,南北距离增扩为13公里,东西距离约2.5公里,

城池总面积超过32.5平方公里,接近大明京师北京城的二分之一多,人口暴增到120万左右,成为整个东南最大的城市。

因南明隆武朝迁都广州城,为了区别皇城和内城,

在北起大北门,南至归德门,以东10米处重新修建了一条内城墙,

内城墙,以西为皇城,以东为内城,

皇城就坐落在大北门和归德门,正西门和正东门两条中心线交汇处附近,

另外,还在内城墙上,沿着正西门、正东门一线,新开有一个大明门及两侧的小门,

因而,大北门至归德门这条南北皇城主干道,和正西门至大明门这条皇城东西主干道,

两条皇城主干道,也被称呼为玉阶,

内阁、六部,南明隆武朝中央政府,

则坐落在正西门、大明门、正东门一线的皇城大明门外的南、北两侧,

平时上朝时,从大明门两侧的小门进入皇城,

下朝后通过大明门两侧小门,回到位于东城的朝臣家里,

因西城住着皇氏,东城住着百官,

故而城内之人,也称呼这种格局为,西皇东贵!

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七月初六,下午六点左右,

南下的隆武帝朱慈璧一行人,从广州新都大北门进入到了皇城,

因为明日皇帝大婚之故,

此刻广州新都早已经被满城百姓、官员们装扮着红火喜气,

颇有点乱世繁华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