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灯的红色光芒在实验室内投下不祥的阴影。苏羽的手指在控制台上快速移动,将刚刚捕捉到的光谱图案与脉冲结构进行叠加。空气中弥漫着设备过热的焦糊味,但他已经无暇顾及。
当两个数据流在屏幕上重合时,时间维度突然显现出异常波动。原本平稳的时间轴像被无形的手扭曲,呈现出规律的凹陷与凸起。苏羽调整着算法参数,试图找出这种波动的规律。
他忽然想起赵明留下的笔记中提到的“时间褶皱”理论。那些潦草的字迹曾被他当作疯言疯语,此刻却像钥匙般打开了新的思路。
将脉冲序列导入时间映射模型的过程异常艰难。系统多次报错,仿佛某种力量在阻止这个计算。苏羽不得不手动绕过三个安全协议,汗水沿着他的额角滑落。
当最后一个参数输入完成时,屏幕突然暗了下去。
然后,一个数字跳了出来。
23:59:59
它开始倒计时。
苏羽屏住呼吸,看着秒数稳定地减少。这个计时器以地球时间为基准,精确到毫秒,却找不到任何起始点或终点说明。它就这样突兀地出现在研究系统的最深层,仿佛一直潜伏在那里,等待被人发现。
他尝试追踪计时器的源头代码,却发现它已经与GSS-1信号完全融合。每一次脉冲,都在更新着这个倒计时。
实验室的门禁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苏羽迅速最小化所有窗口,切换到常规监测界面。他的手心渗出冷汗,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
脚步声在走廊外响起,又渐渐远去。
确认安全后,他重新调出倒计时界面。23:58:17。时间仍在稳定流逝,不受任何干扰。
苏羽将计时器与GSS-1的历史数据进行比对,发现这个倒计时似乎与信号的强度变化存在某种关联。当倒计时进入某些特定区间时,信号的脉冲频率会出现微小但可测的波动。
他尝试着逆向推算,想要找出计时器的起点。计算结果让他脊背发凉——这个倒计时开始运行的时间,恰好是他第一次成功解析GSS-1信号的那一天。
不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