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密码终极,火山密约

晨光斜切过窗棂,映在桌角的青铜腰牌上,泛出一道冷芒。陈墨指尖还停在地图上的山谷位置,指腹压着昨夜画下的红圈,未移分毫。

门外脚步轻稳,郑和抱着一具乌木筒步入书房,外皮缠着三道铜箍,接缝处渗出暗褐色斑迹,像是干涸的血。

“就是它。”郑和将筒放在案上,声音低而平,“从倭寇密使身上搜出时,机关已触发两次,毒针被楚红袖封住,但内层始终无法开启。”

陈墨没动,只抬眼示意他继续。

郑和取出六分仪,调整角度,让晨光透过窗格折射至筒身。铜箍微颤,缝隙间浮起一层极淡的雾气。他又从怀中取出一小瓷瓶,倒出些白色粉末,轻轻洒在接口处。粉末遇光即融,沿着纹路缓缓渗入。

“这是硝石粉。”他低声解释,“李青萝曾用磷粉显影毒药残留,我试了十几种配方,只有硝石能在不触碰机关的前提下激活血墨反应。”

话音落,筒身发出一声极细微的“咔”响。

郑和屏息,双手轻旋铜箍。三道锁扣依次松开,筒盖掀开刹那,一股焦腥味逸出。内壁贴着一层薄绢,上面浮现断续字迹,墨色深褐,笔划扭曲如枯枝——

“秋收日,火山动,三军起,共取淮南。”

陈墨伸手抚过那行字,指尖沾到些许粉末,捻了捻,质地粗涩。“是人血混着硫灰写的。”他说,“写完立刻封存,怕风化,也怕泄露。”

郑和点头:“时间不会早于半月前。他们等的就是秋收——粮入库,民归田,防备最松之时。”

门再次推开,慕容雪走入,手中抱着一本厚册,封皮写着《骑兵战术手册》,页角卷曲,边缘有烧痕。她将册子摊开,翻到夹着红签的一页。

“这三处火山,早在三年前就有异动记录。”她指向沙盘,“第303章缴获的硫磺来自北岭矿道,运往沿海,标注为‘陶土’;第313章海图上,倭寇补给点正对火山岛,潮位标记异常频繁;第321章三角坐标锁定的中心,正是李氏祖宅地下暗渠的最终出口。”

她执朱砂笔,在沙盘上连出三条线:一条自北岭南下,沿驿道直逼庐州;一条自海岛登陆,舰队可借火山烟雾掩护突袭港口;第三条隐于草原边境,通往突厥旧营。

“他们不是要打一场仗。”她声音沉下去,“是要借天灾藏人祸。火山一喷,火器试验就能伪装成自然爆燃,连弩、火药鱼雷、毒烟车,全能在混乱中投入使用。”

陈墨盯着沙盘,良久未语。他慢慢取下腰牌,放在“北岭”位置。

“三地相距千里,陆路调兵需十日以上。”他说,“等我们反应过来,他们早已完成合围。”

话音未落,苏婉娘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匹烟雨绫,布面青灰,纹理似云非云,似水非水。她将布铺在桌上,与地图叠合。

“这不是普通的染布。”她手指划过经纬,“茶梗汁液浸染后,会留下隐线,只有特定角度的光才能看见。我用它标出了四海商行在三地的暗仓位置——北岭山脚的盐栈,海岛渔村的货栈,草原边境的马市。”

她点出四个红点:“商队每日进出,不起眼。若以押运为名,提前七十二小时渗透,可在敌未察觉时布设破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