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微博一出,网友们更疯了。
【这叫什么,千里马伯乐啊,伯牙子期啊,高山流水遇知音啊!我语文不好,谁来帮我补几个成语!】
【明明是相互成就!这俩宝贝都太谦虚啦!】
【就我一个人默默地磕上了吗?】
一夜之间,李若荀和耿星汉简直成为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现代最佳范本!
舆论的发酵,最直接地反映在了《山守》的票房上。
原本,根据各大票务平台的专业数据分析,业内普遍预测《山守》的票房最终落点应该在十亿左右。
这已经是一个足以让任何文艺片导演笑醒的成绩。
但就在第二天,大盘本该冷静下来,《山守》的单日票房却一反常态地逆势上扬,甚至超过了前一个周六的峰值!
各大院线经理连夜调整排片。
一些已经开始缩减场次的影院,又紧急把《山守》提了回来,增加了黄金场次的排布。
圈内更是闻风而动,无数投资人指名道姓,要投耿星汉和李若荀合作的下一部电影。
剧本都还没影,投资就先到位了。
这场由央台专访点燃的大火,非但没有熄灭,反而因为网友的深度挖掘和口碑的持续发酵,越烧越旺
将《山守》,李若荀,还有那个曾经被行业嘲笑的耿星汉,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点。
《人物周刊》的摄影棚里,闪光灯终于停歇。
李若荀微笑着和一脸意犹未尽的记者礼貌告别,转身却发现刚才还在身边的耿星汉不见了踪影。
陈思月正收拾着东西,见他张望,便指了指角落里一扇不起眼的门:
“耿导啊,采访一结束就自己钻那儿去了。”
李若荀了然,推门跟了过去。
楼梯间里光线昏暗,一股烟味飘来。
“星汉哥,躲在这儿吞云吐雾呢?”
“吵得很。”耿星汉闷声说。
李若荀理解,就是他又怕高了。
眼下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这山呼海啸般的赞誉和追捧,与他第一次成名后经历的场景何其相似。
“你怕这些赞美会变成枷锁,怕下一部作品达不到所有人的期望,怕自己会为了维持这份成功而妥协,对吗?”
耿星汉的肩膀微微一僵。
他猛吸了一口烟,然后将烟头狠狠地摁在窗台上,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