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认知》节目组,李若荀在陈思月的陪同下,走进了那栋庄严肃穆的央台大楼。
与年轻的更网络化的《认知》不同,《对谈》则显得更加规整与严肃。
主持人是一位年过四十的资深记者郭苑。
她的声音圆润清晰,却又不会让人感到丝毫的压迫感。
从深夜救人这个事件入手,郭苑深入地了解并且探索了李若荀本身的想法,思维,经历,和音乐本身,甚至还有《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以及新专辑《你即我的可能性》的创作理念等等。
李若荀将歌曲创作与个人的心路历程结合起来,谈论他希望通过旋律传递出的,超越语言的情感共鸣。
郭苑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点,以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将话题引向了更广阔的层面:
“最后一个问题,”郭苑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真诚地看着他,“您的新专辑叫做《你即我的可能性》,这个‘你’,除了具体指代一直支持您的粉丝们,是否也有更广义的指向?”
李若荀抬起头,唇角漾开一抹清浅的笑意。
那双总是带着些许忧郁的眼眸里,此刻像是落入了星辰,透出温润而明亮的光。
“您说得对。”他颔首道,“其实最初动笔时,我想的是她们。是那些透过屏幕,努力向我传递善意和温暖的人。”
“但写着写着,我发现这个‘你’,渐渐变得模糊,又渐渐变得清晰。”
“可以是任何事物,是清晨拉开窗帘时看到的第一缕阳光,是雨后泥土的芬芳,是路边小猫的一次蹭痒……”
“像《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中的那样,是生日开放的花,是海边鸣叫的海鸥,是一切让我们觉得‘人间值得’的微小瞬间。”
“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性’。”
“而这份可能性,往往就藏在与他人的连接,与世界的互动之中。”
“所以,这张专辑既是给我的粉丝,也是给每一个愿意伸出手,去拥抱世界,也愿意被世界拥抱的人。”
没有激烈的情绪,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如水般流淌的真诚和通透。
话音落下,演播厅里一片静默。
几秒钟后,不知是谁先起的头,一阵发自内心的掌声响了起来。
“辛苦了。”郭苑站起身,原本眸中只是单纯礼貌的微笑变得更加具体了些,“今天的谈话非常有深度,我相信节目播出后,会让大家对您的音乐有更立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