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大师课

她以前录歌,虽然也有录音师和制作人,但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的体验。

肖孟齐和李若荀,一个从技术层面把控全局,一个从艺术感觉和情绪表达上精益求精,两人配合默契,对每一个字、每一句的气息、音准、情感都进行如此精细又准确的打磨。

不是说以前的录音师混日子,而是这两位不仅能敏锐地指出问题所在,更能清晰地告诉她应该“如何做”,应该“怎样改变”,用什么样的方法和细节,能让这一句演唱瞬间提升质感。

他们就像是两位顶级的声乐导师一样。

而卓秋华自身的声乐技术功底,其实足以支撑她完成这些要求。

只是过去,她更多是凭借着自己的乐感和唱商在摸索,很多细节的处理难免粗糙不到位。

此刻,在这样的的精准指导下,她清晰地感受到,那些以前觉得模糊的细节,原来应该这样做,如此才能和歌词契合,和情感共鸣。

这哪里是在录歌?

这分明就是一堂价值连城的大师课嘛!

肖孟齐这时候倒是真的有些惊讶了,甚至可以说是刮目相看。

一方面,是因为卓秋华。

作为在业内浸淫多年的资深音乐制作人,听歌就是他的工作,他当然听过卓秋华以前的作品。

那些歌,怎么说呢,总觉得……差了点什么,缺乏辨识度和亮点,像是隔着一层薄膜,不够抓人。

可刚才录音间里传出的歌声,和他印象中的卓秋华简直判若两人。

或许,是这首歌的缘故?

肖孟齐暗自思忖。

这首由李若荀创作的歌曲,对演唱者的音域和技巧要求都相当高。

但偏偏,这首歌的音区,尤其是那些需要力量和情感层层递进的高音部分,竟然完美地契合了卓秋华的嗓音特质,将她音色中最核心、最华彩的那部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简直让人听得酣畅淋漓!

而另一份惊叹,则毫无疑问地投向了站在他不远处的李若荀。

这是他第一次和这位话题中心的年轻偶像在工作上产生交集。

通过李若荀那几句看似温和,实则一针见血的指导,肖孟齐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这个人敏锐的乐感,对情绪的细微把握,都展现出一种远超他年龄和偶像身份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