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施粥,清汤寡水

从一天两顿,到一天一顿,降的有点快。

就怕他再说,一天一顿都维持不了。

“两顿不好吗?”

张枫楚看着他。

害,白半城叹息一声,“别说两顿,三顿更好,只是流民在城外越聚越多,城里面的粮食非常有限。”

“一天一顿,省一省能维持三个月,一天两顿,半月到一月都难以维持。”

看来,城里面的存粮,也是杯水车薪,只能救一时,不是长久之计。

只出,不入,就是存粮再多,也有耗尽的那一天。

关键是,城里的存粮本就不多,而城外聚集的流民数量不断增加,施粥,也只是权宜之计。

核心问题,还是得解决流民们的自力更生,依靠救济,而没有生产力,以现在炎朝的经济情况,闹饥荒的地方太多。

加上天灾人祸,兵荒马乱,还有贪官污吏,地主豪强等恶霸、匪徒的欺压,流民数量只会越来越多。

在古代,每一个朝代的覆灭,除了朝廷内部因素,叛乱,造反等。

还有外族侵略,以及“农民起义”。

比如《三国》中发生在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又名“黄巾之乱”,“黄巾之祸”等。

太平道首张角以治病传道,十余年间就聚集十万以上“农民起义军”。

本定在三月五日因泄露而提前一个月,聚信徒,以张角为首称号天公、地公、人公的三大将军,喊出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吹响了“黄巾”号角。

黄巾起义虽失败,但朝廷也没落,群雄四起,最后一分为三,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相对来说,农民起义的形成,也是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以东汉末年来说,东汉末年的朝廷已经腐败,加上宫廷内部的原因以及边疆领土动乱等,日渐衰弱。

再加天灾人祸,农民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产生的一场农民起义。

除了黄巾起义,还有黄巢、陈胜吴广、孙恩、隋未、瓦岗、太平天国运动、李自成、红巾起义等。

“施粥了,施粥了,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突然,有官兵推着几个大木桶摆在城门口,开始给流民们施粥。

这大冬天的,天寒地冻,尽管山海城沿海,不会下雪,但气温也才十来度,又刮风下雨,也是非常寒冷的。

听到城中施粥,原本躺着一动不动的流民们一阵哄动,争先恐后的上前排队领食物。

“排好队,不得哄抢,否则驱赶不给吃的。”

维持治安的官兵上前警告道。

一顿饱,顿顿饱,流民们还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