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胶片余温与鬣狗暗影

纽约长岛,五月末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枫树,在《朱诺》片场临时搭建的郊区小屋外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浮动着青草、松木漆和咖啡因混合的气息。监视器后,汪言摘下监听耳机,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片场瞬间的寂静:

“Cut!”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周围屏息凝神的工作人员,嘴角终于扬起一个如释重负的弧度:“That’s a wrap on Juno!(《朱诺》杀青!)”

“Yeah!!!” “呜呼——!” “干得漂亮!”

短暂的沉寂后,欢呼声、口哨声、掌声如同潮水般爆发开来,瞬间淹没了这片绿意盎然的角落。道具组的壮汉互相撞拳,灯光师笑着摘下鸭舌帽抹了把汗,录音助理激动地原地蹦了一下。历时近三个月,这部预算仅八百万美元、几乎全部采用实景拍摄的独立电影,终于画上了最后一个镜头。

汪言靠在导演椅里,没急着起身。他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眉心,目光穿过庆祝的人群,落在不远处那张褪色的碎花布艺沙发上。

娜塔莉·波特曼还保持着刚才最后一个镜头的姿势——朱诺挺着假孕肚,斜倚在沙发里,手里捏着一根啃了一半的胡萝卜,眼神放空地望着窗外,嘴角挂着一丝疲惫又释然的弧度。阳光勾勒着她年轻却已显露出惊人表现力的侧脸轮廓。听到“杀青”的宣告,她紧绷的肩膀几不可察地松弛下来,长长地、无声地吁出一口气,仿佛将朱诺这个角色沉甸甸的灵魂暂时卸下。

她似乎感应到汪言的目光,缓缓转过头。

隔着欢呼雀跃的人群,隔着散落一地的器材线缆,隔着空气中尚未散尽的表演余韵,两人的视线在空中交汇。

没有笑容,没有言语。

汪言的眼神平静而深邃,像一泓深潭,映着五月末的阳光,也映着眼前这位天才少女演员卸下角色后的真实轮廓。

那里面,有对这场近乎完美合作的欣赏,有对娜塔莉精准演绎的赞叹,更有一种心照不宣的了然——从这一刻起,他们不再是导演与演员,而是未来某个战场上,必将狭路相逢的对手。

汪言知道娜塔莉的野心,知道她对表演艺术的极致追求,更知道她绝不会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天才少女演员”。她渴望的,是那座代表演员最高荣誉的小金人。

而汪言自己,无论是为了前世未竟的夙愿,还是今生要守护的人和事,那座奖杯,同样是他的目标之一。

娜塔莉的眼神同样复杂。褪去朱诺的玩世不恭和少年老成,那双着名的深棕色眼眸里,此刻闪烁着锐利、清醒,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棋逢对手的兴奋。

她看着监视器后那个比自己还小一岁的导演,清晰地记得他是如何在片场用精准的指令和近乎苛刻的细节要求,一次次将她逼向表演的极限,挖掘出连她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层次。

他懂表演,更懂如何驾驭她这块璞玉。这份“懂”,让她欣赏,也让她本能地感到一种竞争的压力。她知道,眼前这个少年,绝不会止步于《朱诺》的成功。

短暂的对视,无声的交锋。随即,娜塔莉率先移开目光,嘴角勾起一个极淡的、带着点挑衅意味的弧度,仿佛在说:“等着瞧。”她站起身,动作利落地拍了拍牛仔裤上并不存在的灰尘,走向围上来祝贺的工作人员。

汪言也收回目光,嘴角同样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站起身,拍了拍手,声音不大却极具穿透力:“好了,伙计们!收拾家伙!今晚‘蓝鹦鹉’酒吧,我请客!啤酒管够,披萨管饱!庆祝我们成功把朱诺和她肚子里的‘小南瓜’安全送走!”

“导演万岁!” “蓝鹦鹉!走起!” 片场的气氛再次被点燃,充满了杀青特有的、疲惫又亢奋的喧嚣。

汪言没参与收拾器材的忙乱,他走到安静的角落,从工装裤口袋里掏出那台厚重的诺基亚6110。屏幕幽幽亮起,他熟练地输入指令,连接上缓慢的GPRS网络(2G时代的速度令人抓狂),艰难地刷新着雅虎财经页面。

YHOO - Yahoo! Inc. - $ 98.75 ▲ +2.37 (2.46%)

看到这个数字,汪言一直绷着的嘴角终于彻底放松下来,甚至带上了一丝暖意。98.75美元!距离他记忆中2000年初的巅峰500美元还有距离,但这个涨幅已经足够喜人。

去年年底,他用狮门支付的首笔3000万分成,加上从花旗银行抵押贷出的5000万,总共8000万美元,全部以均价55美元左右吃进了雅虎股票。

短短五个月,账面浮盈已超过6000万美元!这比拍电影来钱快多了,也稳多了(在他这个先知看来)。这笔钱,是他构筑未来王国最坚实的基石。

“汪导,看什么呢笑得这么开心?股票又涨了?”一个带着戏谑的清亮女声在身后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