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家中很穷,才不得不放弃科举,出来教书育人挣点银钱补贴家里。举人虽然能免赋税,但只有一部分田地能够免。
当然他都六十多了,就算是不放弃科举,上面的官员也不会让他一个老头中进士。
然后在出来当官的,这把年纪人家都告老还乡,你才进入官场,来搞笑的吧?
再加上精力的缘故,他这把身子骨也实在是折腾不起了。之所以愿意来宋家,真的只有一个原因,冲着宋家高俸禄来的。
宋书宴之所以选择这个老头来学堂教书,就一个原因,这老头子是秦夫子的老师。
对的,没错。
就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早在十年前,居然还是秦夫子的授业恩师。
秦夫子的一身本事除了他自己聪慧领悟的快后,也离不开这位夫子的教导。
董夫子自然也是有真本事的,首先他自己就是一名举人,这举人的身份是他五十四岁中的,前面没中不是因为他的学识。
而是因为当时乱糟糟的社会环境,不适合官场生存,后来新朝大梁成立后,稳定了好几年,董夫子觉得时候到了这才去考了一场。
他可不是秦夫子那个倒霉鬼,一次便考中了,但到底是年龄大了,考中后进京赶考时生病了,错过了当年的科举。
等到在京城住了三年考下一届科举时,又因为考官认为他年龄太大,考中也没意思,不想要他,就把他给踢出去了。
当然因为年龄大的缘故,他的精力思维能力以及记忆力肯定也是不如年轻的时候。
再加上多年的磨炼让他缺失了一份胆气,所以当时作答的题,也就有些中规中矩,没有那么的出圈,并不得考官的
如今家中很穷,才不得不放弃科举,出来教书育人挣点银钱补贴家里。举人虽然能免赋税,但只有一部分田地能够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