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请帖字迹笔走龙蛇,一勾一画皆见功力,一看就是名家手笔。
帖中言辞恳切,称仰慕京华才俊,渴思一晤,邀贾瑛公子于当晚前往姑苏着名的得意楼赴宴,欲为京城才子接风洗尘。
落款处祝学山三字,更是写得潇洒不羁。
这位祝学山可不是寻常人物,乃是江南文坛颇有名气的才子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看似风雅的邀约背后,定是藏着几分较量之心。
江南才子素来眼高于顶,岂能轻易服膺一位京城来的少年。
贾瑛看过请帖,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他如今心思全在林家丧事与自身隐秘之上,既要安抚黛玉和林家族人,又要提防光明神教,夜间还需苦练刀法,哪有余暇去应付这等文人相轻的闲事?
当即吩咐焙茗,以“需协理姑父丧仪,心绪悲痛,实在不便赴宴”为由,婉言辞谢。
不料,不到一盏茶的功夫,第二封请柬又至。
此番是另一位姑苏名士“文之明”所邀,地点竟同样定在得意楼,言辞虽更显客套,但其意自明。
仿佛约好了一般,此后请柬竟络绎不绝。直至傍晚,已连续收到八封请帖。
这些邀约者,无一不是姑苏城内叫得上名号的文人雅士,且不约而同地将地点定在了得意楼。
这阵势,哪里是寻常的文酒之会,分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试,单等他这“京城才子”前去闯关。
恐怕连诗词题目、对联考校都已准备妥当,只待他自投罗网。
贾瑛暗忖:这分明是酒无好酒,宴无好宴。我与你们素昧平生,何来如此盛情?无非是近日流传的那些虚名惹的祸,想让我去当场出丑罢了。
他本就不愿卷入这等无谓的纷争,加之身份特殊,更需低调行事。
于是,他命焙茗等小厮一一回复,语气谦和但态度坚决:
“蒙诸位雅爱,感激不尽。然瑛奉命操持姑父丧事,实在不宜饮宴作乐,有负盛情,唯有心领,还望海涵。”
晚上,贾瑛想起荣国府跟来的护卫水平实在太菜,在扬州抱月楼,连几个酒囊饭袋的兵痞都打不过。于是想试试看,能不能提升一点这些护卫的实力。
这一路上又是江湖帮派,又是光明神教,说不定还会有什么变故。若真遇上硬茬子,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