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尚书清廉 奇物难动

奕兄一片心意,还请您老务必收下。

卫承芳目光扫过那锦盒,既未打开,也未接过,只是淡淡一笑,道:奕大人的好意,老夫心领了。

然老夫为官数十载,一向秉持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之念。

他指了指堂内简朴的陈设,道:家中用度,皆取自俸禄,从不受人馈赠,以免玷污官箴,有负圣恩。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地看着奕帆,道:这镜子再清晰,照见的不过是皮囊;

这火再神奇,点燃的不过是凡物。

小主,

于老夫而言,却是负担。

还请收回。

唐江龙还想再劝,奕帆却抬手制止。

他起身再次行礼,由衷赞道:大人清风峻节,令人钦佩!

是晚辈唐突了。

他心中对这位老者的敬意又添几分。

在这官场贪墨成风的时代,能如此坚守原则的官员,实属凤毛麟角。

他示意唐江龙收回锦盒,神色坦然,毫无愠色。

卫承芳见奕帆从善如流,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他语气缓和了些,道:奕大人年轻有为,蒙圣上信重,开拓海疆,乃是利国利民之壮举。

老夫虽在留都,亦有所闻。

他话锋一转,道:只是,这开拓之事,千头万绪,牵涉甚广,尤需秉持公心,谨慎行事啊。

奕帆知道这是长辈的谆谆教诲,连忙正色道:大人教诲的是。

晚辈深知其中艰难。

正因如此,才更觉现行律法、制度,于这新生事物,多有掣肘之处。

他顿了顿,见卫承芳露出感兴趣的神色,便继续道:晚辈有些浅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卫承芳抚须道。

奕帆整理了一下思绪,道:譬如这海事管理,现今多由市舶司把持,然其职责不清,流程繁琐,往往一船货物要经过数道关卡,层层盘剥,商贾苦不堪言。

卫承芳点头:此事老夫在户部时亦有所闻。

然积弊已深,非一日之寒。

正是。

奕帆接口道,故而晚辈以为,若能在新辟港口试行新法,或可另辟蹊径。

卫承芳挑眉道,愿闻其详。

奕帆便将他思考已久的一些想法娓娓道来:首先当明确权责。

设立专门的海事衙门,统管港口、船舶、货贸诸事,避免政出多门。

卫承芳沉吟道:此举固然好,然恐遭现有衙门反对。

故而需徐徐图之。

奕帆不慌不忙,道:其次,当简化流程。

一应文书、查验,尽可能集中办理,限定时日,逾期不办者问责。

唐江龙插话道:这倒是个好主意!

那些胥吏最擅长的就是拖延时日,好从中勒索。

卫承芳看了唐江龙一眼,微微颔首道:此言不虚。

然如何确保新设衙门不会重蹈覆辙?

奕帆笑道:这便是第三点——引入监督。

可允许商贾匿名举报贪渎,查实重赏。

同时定期审计账目,公开透明。

卫承芳眼中精光一闪道:让商贾监督官员?

这...倒是新奇。

不仅如此。

奕帆越说越顺畅,道:还可设立标准。

对船舶制造、货物包装、仓储防火等订立规矩,合乎标准者优先通行,以此鼓励商贾改进工艺。

卫承芳不禁击节称赞,道:以利导之,胜过以刑禁之!

奕帆见卫承芳听得入神,便大胆提出了更超前的想法,道:晚辈还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可否设立一种有限责权的商号?

有限责权

卫承芳疑惑地重复这个词。

正是。

奕帆解释道,譬如筹建港口,所需银钱甚巨,单靠朝廷或一两个商贾难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