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事姓田,带了一个小厮。
到了仁义村就马不停蹄的四处走动,用了三天的时间,把兔棚的投入和产量还有仁义村村民之间的合作模式摸了个清。
“陈家大爷,我家少爷是想让陈记的兔子卖到大梁的每个州每个府的。这个产量恐怕不够。”田管事看起来是个精明能干的,不过说话却不拐弯抹角,也不和人打机锋。
陈斗笑了笑,将自己家对兔子养殖的规划大致讲了一下,首先不能盲目的扩大养殖规模,要循序渐进。随着郑云起这边的销售情况逐步扩大也不晚,而且陈家背后还有仁义村的几十户养殖户,只要陈家放开了收兔子,他们就能马上扩大规模。
田管事笑了笑,觉得陈斗想多了,“陈家大爷,田某手下便管有近百家家商铺,如我这般为家主管着外面生意的管事还有十一人。我家少爷说要在我们郑家所有的酒楼、粮铺、干货、杂货铺都上陈记的风干兔,光这一项一年没有四五十万的货都打不住。您看,兔子这东西,一到两月产一窝,养成又需要四到五个月,如若不扩大您家的兔棚,若生意铺开来,总不能断货吧?”
陈苗没想到郑云起家是有上千家铺子的大豪富啊!她这算不算带着仁义村的村民们抱上了粗大腿?
“田管事,容我与家人商量一下。”陈斗说着将陈宿叫了出去,旁听的陈苗当然也跟上。
陈宿的书房只有他们三人,陈斗才感慨,“郑公子家有财有人,何不自己做了这门生意去,何必拉扯我们?”
陈宿也想知道。
陈苗倒是很自信的说:“谁会嫌钱多呢?咱们的风干兔的腌料本就是独门秘方,而且咱们还有别人没有的辣椒,这可是市场上独一份的。郑公子肯定是看到了大好的前景才会提议和我们合作的。而且田管事看着就是个有能耐的,你们看,他来了考察了这么些日子,本没有说我们其他方面的不足,直接就是要我们扩大产量,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也看好这么生意啊。”
陈斗和陈宿想了想,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爹,小爹,我想要是扩大规模的话,能不能和村子里的每家的规模一起扩大,大家都赚了钱了,就能吃饱饭了。”陈苗提议,仁义村是少见的能齐心团结还勤劳能干的村庄,这样的村庄是扶贫官们最想分去任职的村,可惜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