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主动出击

一边吃,一边整理着思绪。

联系总部?

暂时还不行。

且不说“掌柜”生死未卜,没有完成接头的他,就算联系上了总部,也无法解释电台的来源。

又如何让总部相信一个刚刚抵达上海、遭遇埋伏的低级特工,能搞到“日军即将在南京进行大屠杀”这种石破天惊、甚至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的绝密情报?

最大的可能不是被相信,而是被怀疑、被审查,甚至被当作敌人散布谣言的棋子。

“必须另辟蹊径!”

陈轩快速地思考着前世的零星记忆。

“通过报纸公开?制造国际舆论压力?或者想办法直接通知南京的平民?甚至……直接对日军指挥系统进行斩首破坏?”

他想起了那位在南京保护了无数平民的德国人拉贝,想起了那面着名的纳粹旗。

但这依然存在变数,国际舆论在绝对的利益和武力面前,有时是苍白的,尤其是现在的日本,上下都充斥着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否则也不会干出对美国宣战这种蠢事。

而且如果国际真的有用,上海也不会沦陷了。

这时,陈轩又想起了看过的电影《南京!南京!》和相关的历史记载。

电影中,南京百姓们在江边无船可渡。

因为蒋凯申为防在国际社会上造成“不战而逃”的负面形象,下令封锁江面,撤走所有船只,彻底断绝守军的唯一退路。

唐智生上任之后,就下令收缴了各部队的船只,关闭南京渡口轮船,封堵码头通道,营造出“背水一战”和破釜沉舟的态势,借此鼓舞士气

但唐智生却私下里为自己留了一艘船,各级将领见状,也纷纷效仿,这也为他后来逃离埋下了伏笔。

而且,南京保卫战中,守城的多是淞沪战场上撤下来的疲惫之师和新兵,装备低劣,而蒋凯申为了保存实力,早已带着国军的精锐西撤。

那些年轻的士兵,并没有被凶残强大的敌人吓倒,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存亡,在绝对劣势下,用血肉之躯书写中华民族最悲壮的一页。

“装备……物资……”

陈轩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

“如果,我能给守军送去一批武器弹药、药品粮食呢?哪怕只是杯水车薪,也能让他们多坚持一刻,多杀几个鬼子!或者,能给逃难的百姓提供一些船只和食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