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铲还在锅里慢慢搅动,陈砚舟舀起最后一勺真心菜饺子,稳稳地盛进碗里,转身递给等在窗口的服务员。对方接过碗匆匆离去,他甚至没来得及抬头看一眼,只听见外间传来一阵满足的喧闹。围裙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个不停,像是有只不安分的手在轻轻拍打他的腰侧。
他摘下手套,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唐绾发来的消息:稿子写好了,等你点头就发。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片刻,指尖轻点,回了个字。
刚把手机塞回口袋,铃声就响了起来。还是她。
已经发布了。她的声音带着些许急切,标题是《一碗饺子背后的平等》,我把记忆面点免费发放、真心菜永久供应这些事都写进去了。还配了你给那位老太太端安神粥的照片。
他应道。
我还引用了你常说的那句话:不是谁有钱就能吃得懂,而是谁用心,谁就能尝到。
现在就等着看反响如何了。
电话挂断后,店里的热闹依旧。拍照的快门声、录视频的交谈声、还有孩子们举着空碗雀跃的再来一碗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陈砚舟重新系了系围裙带子,转身走进厨房烧水。
不到二十分钟,手机又开始接连不断地震动。
微博热搜第三位赫然显示着#心味餐馆没有阶级#。
点进去,第一条就是唐绾的文章链接。配图上,各色人等在店门口排着队答题——有穿着工装的外卖员,系着红领巾的学生,还有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大爷,正握着笔在纸上认真书写。
评论区已经炸开了锅。
起初是一片骂声:考试才能吃饭?这是在搞知识垄断!穷人就活该吃不上饭?老板装什么清高,不就是想炒作吗?
但随着时间推移,新的声音渐渐占据了上风:
今天带老爸来吃了真心菜,他吃着吃着就哭了。说这味道让他想起五十年前老家灶台边的味道。我们家条件一般,但服务员特别耐心地教我爸答题,十分钟就学会了。
我是环卫工人,昨天和同事凑钱来尝鲜。我们答错了两道题,但店员没赶我们走,反而仔细给我们讲解正确答案。最后每人还送了一碗免费的安神粥。
你们根本不明白。这个考试不是为了拦着谁,是为了让人学会尊重食物,尊重厨师的心意。
陈砚舟一条条往下翻看,手指在一个ID叫城市观察者的账号前停住。
那是认证社会学家林振华的账号。他转发了唐绾的文章,并附上一段评论:
很多人误解了考试制的初衷。这家店每月初一免费供餐,周三专设特殊儿童体验日,连外卖骑手都能凭工牌换一杯暖心姜茶。它的门槛从来不是金钱,而是对待食物的态度。
真正的阶级,是冷漠与偏见。
而这家店用一道菜告诉所有人:只要你愿意认真对待一顿饭,你就值得被好好对待。
这条转发底下已经积累了数千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