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王超翻开带来的资料,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们已经修复了两条生产线。第一条主要生产日用玻璃瓶,目前日产量达到八百只,合格率在八成五左右。第二条生产线专门生产医药用瓶,工艺要求更高,目前还在调试阶段,预计下个月可以正式投产。
常县长认真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原材料供应跟得上吗?
目前还可以,王超回答,但我们储备的纯碱只够用半个月。如果两条生产线都满负荷运转,每个月需要五吨纯碱。
这个问题我会协调供销社解决。常县长点头,设备维修方面呢?
王超示意老张头回答。老张头有些紧张地搓了搓手,但在王超鼓励的目光下,慢慢放松下来:报告县长,大部分设备都修复了,但模具磨损严重。现在用的都是修修补补的旧模具,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雷师傅补充道:我在机械厂工作多年,看得出这些模具确实需要更新了。特别是制瓶机的模具,需要专用模具钢加工。我们县里没有这个,得去地区机械厂定制。
常县长沉思片刻:需要多少经费?
王超拿出一份提前准备好的清单:按照两条生产线的需求,初步估算需要一千二百元左右。这是明细清单。
小主,
常县长接过清单仔细查看:嗯,考虑得很周全。模具问题确实要解决,不能总是修修补补。
接着,马清波汇报了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方面的情况。当说到揪出破坏分子的事情时,常县长的表情严肃起来。
这件事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马清波说,现在我们加强了安保措施,成立了安全生产小组,由老张头同志担任组长。
做得对。常县长赞许道,生产安全是第一位的。特别是你们玻璃厂,窑炉、电路这些都是重点防范部位。
汇报进行了近两个小时。常县长问得很细,从生产工艺到职工生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几乎涵盖了玻璃厂运营的方方面面。
最后问一个问题,常县长合上笔记本,你们觉得,玻璃厂要想长期稳定发展,最关键的是什么?
马清波和王超对视一眼,王超示意厂长先回答。
我觉得是管理。马清波说,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常县长点点头,又看向王超:王副厂长,你的看法呢?
王超略一思索,认真答道:县长,我认为最关键是人才和技术。玻璃生产是技术活,没有过硬的技术骨干,再好的设备也发挥不出作用。这次要不是有老张头这些老技术员,还请了机械厂雷师傅他们的大力协助,光靠我们几个厂领导,就是把机器拆了也修不好。
他继续阐述:而且技术要传承。我建议在厂里开办技术培训班,让老师傅们把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同时要建立技术档案,把设备参数、工艺要点都记录下来,避免再出现技术断层。
常县长听得频频点头:说得好!技术是工业生产的根本。你们这个开办培训班的建议很好,可以详细做个方案报上来。
这时已近中午,常县长站起身:走,我带你们去食堂吃饭,边吃边聊。
县委食堂就在大院西侧,是一排平房。伙食很简单,米饭、一个炒青菜、一个煎豆腐,每人还有一小碗鸡蛋汤。常县长和工作人员一样排队打饭,然后与王超他们坐在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