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烘干机的雏形

第六十三章:烘干机的雏形

清晨,王超在自家东厢房醒来,第一件事便是沟通系统进行每日秒杀。光屏浮现:

【今日秒杀商品1:富强粉,1000斤。】

【今日秒杀商品2:民用电池(5号),100节。】

【今日秒杀商品3:万用表(机械指针式),1只。】

王超迅速支付,将物资纳入空间。富强粉是精细粮食,用途广泛;电池是硬通货;万用表在这个时代可是稀罕的精密仪器,对他未来可能进行的更复杂的技术摸索或许有帮助。但他此刻的心思,已经飞到了另一个更迫切的问题上——如何彻底摆脱米粉生产对天气的依赖。

搬迁新厂区后,产能提升,机械厂的订单也稳定下来。但晾晒环节始终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前几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小雨,虽然因为及时转移和使用了多层晾晒架没有造成损失,但也让王超惊出一身冷汗。必须想办法实现人工干预下的干燥。

他想起之前翻阅《简易农机维修与改造》时,似乎看到过关于利用火道余热或简易热风进行农产品烘干的零星描述,原理并不复杂。结合后世一些简易烘干房的思路,一个“土法上马”的半自动烘干机构想在他脑中逐渐成型。

吃过早饭,他直接去找了张保国。在新厂区的一角,张保国正带着两个青年学徒维护切割台。

“张叔,有个新想法,得靠您和几位老师傅一起参谋参谋。”王超开门见山,将手里几张画满潦草示意图的纸递了过去。

张保国接过图纸,戴上老花镜,赵大海、李德明几位老师傅也被王超叫了过来,围拢在一起。

“我想试着做个能烘干米粉的家伙什儿,”王超指着图纸解释,“原理不复杂。咱们用砖砌个密闭的小房子,里面架上多层放米粉的架子。在房子外面,或者下面,砌个炉膛,烧煤或者柴火。关键是把炉子的热量引到烘干房里面,但又不能让烟和火星进去。我想了几个法子,一是做火道,让热气在夹墙里走一圈散热;二是用铁皮做个大箱子当热风炉,用鼓风机把热风吹进去……”

王超连说带比划,尽量用老师傅们能理解的通俗语言描述。他的构想核心是利用热空气上升和对流的原理,构建一个可控的加热除湿环境。图纸上画出了烘干房、炉膛、烟道、热风循环的粗略结构,甚至标注了可能的材料:红砖、黄土、旧铁皮、废旧自行车链条做的简易传动带(用于缓慢移动米粉架使其受热均匀)等等。

几位老师傅听着,开始还有些茫然,但随着王超的讲解,他们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们都是跟机械、金属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对于热量、传动这些基础物理原理有着朴素的认知和丰富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