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明斯克以东约120公里,一个名为“卡利诺夫卡”的小村庄。1916年4月12日。
村庄贫困而破败,木头房屋低矮歪斜,泥泞的道路上散落着垃圾和废弃物。
村民们面黄肌瘦,眼神麻木而充满戒备,男人大多不见了踪影(不是死于战争,就是被拉去当兵,或者逃进了森林),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
一连德军步兵在一个面色冷硬的中尉连长指挥下,开进了村子。
中尉拿着师部下发的、要求“就地筹措粮秣”的模糊命令(这是很多一线部队在补给不畅时的普遍做法,但尺度往往失控),直接将村长——一位胡子花白、眼神浑浊的老农——从家里拖了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粮食!肉!鸡蛋!所有能吃的东西,都交出来!”
中尉用生硬的俄语吼道,语气充满了不耐烦和居高临下的蔑视。
他身后的士兵们眼神饥饿而凶狠,步枪上的刺刀在阴沉的天色下闪着寒光。
老村长颤抖着,用哀求的语气解释:“老总…老爷…没有了,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去年的粮食早就吃光了,春播的种子还是好不容易才留下的…求求你们,给我们留条活路吧…”
“撒谎!” 中尉一巴掌将老人扇倒在地,“俄国猪猡!就知道藏着掖着!搜!给我挨家挨户地搜!谁敢阻拦,按游击队论处!”
德军士兵们如狼似虎地冲进村民的家中。翻箱倒柜,砸开地窖,用刺刀捅破可能藏匿粮食的草垛和夹墙。
女人的哭喊声、孩子的尖叫声、士兵的呵斥声和砸碎东西的声音响成一片。
偶尔有零星的抵抗,立刻招致枪托的殴打甚至枪击。
很快,一些可怜巴巴的“战利品”被集中到村中央:
几袋发黑的黑麦、一些干瘪的土豆、偶尔发现的一两只瘦鸡、几罐蜂蜜…相对于一个连队的需求,这简直是杯水车薪。
中尉的脸色更加难看,他认为村民肯定还有更多隐藏。
“把那个老家伙吊起来!不说出藏粮食的地方,就一直吊着!” 他指着倒在地上的村长,恶狠狠地命令。
绝望的气氛笼罩着村庄。几个德军士兵已经开始粗暴地将绳索套上老村长的脖子…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呜——! 一阵急促的汽车喇叭声由远及近!一辆涂着德军灰、风尘仆仆的梅赛德斯越野车,在一辆满载着武装士兵的卡车护卫下,猛地冲进村子,一个急刹车停在了混乱的现场!
车门打开,汉斯·伯格少尉跳下车来。他依旧脸色苍白,但眼神锐利,身姿笔挺,穿着一身整洁的副官制服,与周围混乱肮脏的环境格格不入。
他的目光迅速扫过被吊起一半的老村长、哭喊的村民、以及那些正在施暴的德军士兵,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住手!” 汉斯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来自最高权威的冰冷威压,瞬间镇住了全场。“立刻放下那位老人!”
那名中尉连长愣了一下,认出了汉斯肩章和领章代表的特殊身份(最高统帅部直属副官,直属皇帝本人,见此人如见皇帝本人。),虽然军衔比他高不了多少,但其代表的能量绝非他一个前线连长可以比拟。
他下意识地立正,但还是不服气地辩解:“少尉先生!我们在执行征粮任务!这些俄国刁民抗拒命令,私藏粮食…”
“征粮任务?” 汉斯冷冷地打断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文件上盖着帝国最高统帅部的巨大鹰徽和皇帝的私人印鉴。
“看看这个!《关于东部占领区物资征集与民生管理之最高指令》!皇帝陛下亲自签署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