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番薯土豆真正的优势!

朱元璋愣了一下,看向那几块地,

但他不知道李去疾想表示什么,露出疑惑的表情。

“番薯耐旱,耐瘠薄,对土地要求极低。”

“很多种不了水稻,也种不了小麦的沙地、丘陵、山坡地,它都能长!”

朱元璋这才猛地反应过来。

那几块地……土质泛黄,夹杂着不少沙砾,一看就是村里最没人要的薄田、劣田!

他的儿子们,居然是在这种破地上,进行着“亩产数千斤”的伟大实验!

“轰!”

朱元璋感觉自己的脑子彻底炸开了。

他不是没听懂李去疾的话,恰恰相反,他听得太懂了!

懂到他个农民出生种了十年年的地,又当了十几年皇帝的人,浑身的血都往头顶上冲!

耐旱!

耐瘠薄!

不需要好地!

他猛地转过头,死死地盯着那几块劣田,

没错,这就是那种在老家,就算丰年也打不出几斗粮食,只能种些豆子杂粮糊口的破烂地!

可现在,李先生告诉他,这种破烂地,也能种“神物”,而且亩产上千斤!

这意味着什么?

朱元璋的呼吸骤然停滞,他的眼前不再是这几亩小小的田地,而是整个大明王朝的舆图!

淮河以北,那大片大片的旱地、荒地!

黄河两岸,那动不动就泛滥,留下一层薄沙的河滩地!

江南的丘陵,湖广的山坡,云贵的红土地……

这些地方,在他的认知里,都是“穷山恶水”,是朝廷收不上税,百姓活不下去的“鸡肋”!

可现在,这些地方,全他娘的能变成粮仓!

一个念头,如同山崩海啸般席卷了朱元璋的全部心神。

大明的耕地,不是只有那四百多万顷了!

而是……翻了一倍?不!甚至更多!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他朱元璋,可以在不动摇国本,不与士绅争夺良田的情况下,凭空为大明,增加一倍的粮仓!

他猛地一跺脚,脚下的田埂仿佛都震颤了一下。

他转过身,一把抓住李去疾的胳膊,那双熬过了无数尸山血海的眼睛里,此刻竟只剩下一种近乎于孩童般的狂热与渴求。

“先生!”

“你的意思是……那些个山坡,那些个沙地,那些个以前大明种不出粮食的破烂地……它……它都能种?”

他死死盯着李去疾,仿佛在等待神明的最终宣判。

站在他身旁的马皇后,看到丈夫这副模样,心疼得眼圈都红了。

她太清楚了,这个问题,对朱元璋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是他从濠州皇觉寺一路走到应天府金銮殿,都未曾摆脱过的梦魇。

李去疾看着朱元璋那充满渴求的眼神,手臂被抓得生疼,却只是平静地、郑重地点了点头。

“能。”

又只有一个字,轻飘飘的,却比万钧山岳还要沉重。

“不但能种,”李去疾补充道,“而且,可能比种在水田里还好。水多了,它反而容易烂根。”

朱元璋松开李去疾,整个人恍惚了一下。

原来如此啊!

这才是番薯最大的优势!

它不与米麦争地,不与百姓争利!

它要的,只是那些被所有人,包括他这个皇帝都遗弃的土地!

“哈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突然仰天大笑起来,笑声里带着哭腔,带着一种癫狂的喜悦,震得田边的树叶都簌簌发抖。

他像个孩子一样,指着天,指着地,语无伦次。

“好!好啊!!”

“有了此等神物,我大明……我大明的百姓,就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天下,可安了!”

他激动得语无伦次,眼眶通红,几乎要手舞足蹈。

然而,李去疾却轻轻地摇了摇头。

朱元璋的笑声戛然而止,不解地看着他。

李去疾叹了口气,说道:“马大叔,别高兴得太早。”

“这番薯,淀粉含量高,能顶饱,但营养太单一。而且吃多了烧心、反酸水,对肠胃不好。”

“所以,它只能当辅食,和主食一起吃。”

“在灾年的时候,也能用来应急,是救命的宝贝。”

“可真要天天当主粮吃,用不了多久,人就得吃出毛病来。”

“啊?”

朱元璋脸上的狂喜,瞬间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