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柳暗花明 书记的深意

与市长周远航的会面,更像是一场高水平的策略推演。周远航态度务实,思维清晰,对寒江乡的困境表示了远超刘旺的关切,甚至能精准提问到资金测算和项目风险的关键节点。然而,当林昊宇试图推动实质性的支持时,周远航展现出了高超的平衡艺术。他如同一位谨慎的棋手,既表达了同情(“情况我理解”),又划清了权限边界(“非我一人能决”),既给出了模糊的希望(“尽量催促”、“想想办法”),又设置了现实的前提(“需要时间”、“额度有限”)。

林昊宇全程保持着恭敬而专注的姿态,他没有纠结于具体的承诺,而是敏锐地捕捉着周远航话语中透露出的信息:市长有意,但受制于常务副市长的强势,且不愿为云海之事轻易打破府内平衡。结论:此路非绝,但短期内难有奇效,需另觅主攻方向。

但最终,周远航市长还是从市长备用金中给了一百万,林昊宇也不嫌少,至少说明市长还是给了他很大面子的,但是有些事情,周市长可能真的有难处。

带着两份不尽相同却都指向“此路艰难”的评估报告,林昊宇走向此行最后的,也是原本期望最低的目标——市委书记宋敬坤的办公室。心态已然调整:这更像是一次对云海最高决策者的战略侦察。

小主,

宋敬坤的办公室气象肃穆而恢弘。书记本人端坐于宽大办公桌后,气质不怒自威,目光沉静如古井深潭,仿佛能洞悉人心。林昊宇依礼汇报,言辞简练,数据扎实,虽无地方官员惯有的圆滑与诉苦技巧,但其汇报结构之严谨、问题定位之精准、态势分析之冷静,却隐隐透出一股与众不同的气息——那是一种习惯于在复杂、高压环境下迅速把握核心要害的素养。

宋敬坤安静地听着,手指偶尔在桌面轻轻一点,目光始终落在林昊宇身上,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他确实听说过这位新任县长的一些传闻,极其年轻的年龄、特战转业的经历,都显得格格不入。此刻亲眼所见,更觉此子沉稳得远超其龄,眼神清澈却深不见底,汇报工作时流露出的那种绝对冷静和逻辑性,绝非普通机关干部所能拥有。

当林昊宇提及工作中遇到的“非正常阻力”时,宋敬坤的眼皮微微抬了一下。他忽然问了一个看似突兀的问题:“昊宇同志,在部队里,面对装备落后、地形不利但必须完成的攻坚任务时,通常会如何考虑?”

林昊宇微微一怔,旋即意识到这不是闲谈,而是考校,亦或是引导。他略一沉吟,基于真实的军事思维答道:“报告宋书记,狭路相逢,硬打装备和地形是下策。首要在于侦察,寻找敌方体系的关键节点或意想不到的薄弱处;其次在于创造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包括天气、环境,甚至误导对手;必要时,果断向友邻部队或上级请求火力支援,或引入新的技术手段破局。核心是:达成战略目的,而非拘泥于单一战术路径。”

他回答的是军事,但宋敬坤听到的,却是其背后蕴含的方法论——打破常规、多路径探索、善借外力。

宋敬坤眼中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赞赏,几乎微不可闻地低语了一句:“……真是像啊……” 随即,他恢复常态,目光投向窗外,仿佛自言自语,声音平和却蕴含着某种力量: “地方工作,有时也如同攻坚。体制内的资源调度,有它的规则和周期,有时难免缓不济急。但是啊,昊宇同志,如今的时代,解决问题的资源并非全部锁在政府的保险柜里。思维的眼界,不妨放得更开阔一些。市场上,有很多实力雄厚、兼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他们嗅觉灵敏,效率高超,若能引得活水来,或许能润泽久旱之地,更能激活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