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道长离去后的这一夜,对于张大奎和黄十三而言,都显得格外漫长。
张大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为黄十三感到高兴,却也隐隐有一丝担忧。明日的结果,关乎黄十三千年修行的最终归宿,成败在此一举。那“有缘人”会是谁?能否如上次那对男女般,再次一语断送它的希望?他不敢深想。
而后院柴房中的黄十三,更是心潮澎湃,无法入定。千年的记忆如同走马灯般在脑海中回放。从懵懂开启灵智,到艰苦修行,再到遇见鸿道长点化,满怀希望下山讨封,却遭遇晴天霹雳,道行尽毁,万念俱灰欲自尽,幸得张大奎救助,三年相伴,积攒善念,直至今日恩师再现,重燃希望……这一路走来,坎坷艰辛,酸甜苦辣,不足为外人道。
它反复咀嚼着鸿道长的嘱咐——“摒除杂念,诚心正意”。它知道,这一次,不仅仅是讨封,更是对它三年来心性磨砺的一次终极考验。它不能再被仇恨、怨愤这些情绪所左右,它必须展现出与“人”相配的德行与心性。
第二天,天色未亮,黄十三便已醒来。它仔细地梳理着自己的毛发,虽然无法再用法力凝聚“衣冠”,但它依旧尽力让自己看起来整洁、庄重。它的眼神,不再是第一次讨封时的期待与忐忑,也不是复仇时的悲愤与疯狂,而是一种历经磨难、沉淀之后的平静与坚定。
午时将近,它向张大奎点了点头,便独自离开了家,向着镇外那片承载了它太多命运的芦苇荡走去。
秋日的芦苇荡,依旧是一片望不到边的金黄。风吹过,芦花如雪,纷纷扬扬。黄十三一步步走入其中,脚步沉稳。它来到当年那处空地,碧波潭水依旧幽深碧绿,映照着天空的流云。这里的一切,似乎和三年前没有什么不同,但又仿佛一切都已不同。
它选了一处开阔之地,面向南方,静静匍匐下来,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努力让那颗因为期待而有些加速跳动的心平静下来。它在心中默默回想着与张大奎相处的点点滴滴,回想着他毫无保留的善意,回想着他得知真相后的宽恕与教诲。这些温暖的记忆,逐渐驱散了它心中最后的一丝不安与杂念。
时间一点点流逝,午时的阳光垂直洒下,透过摇曳的芦苇间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午时三刻,即将到来。
黄十三的心渐渐提到了嗓子眼。它会遇到谁?一个陌生的樵夫?一个路过的牧童?还是……
就在这时,一阵熟悉的、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轻轻拨开了它身后的芦苇。
黄十三浑身一震,缓缓睁开了眼睛,转过身。
只见张大奎拨开茂密的芦苇,走了出来。他的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担忧和关切,额头上甚至还带着细密的汗珠。他显然是一路快步跟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