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岳苏醒并重新执掌大局的消息,被严格限制在巴州高层内部知晓。对外,巴州城依旧是一副主将重伤垂危、人心惶惶、苟延残喘的虚弱模样。城墙上的守军被有意减少,旗帜也显得有些无精打采,甚至连每日炊烟都显得稀薄了几分。
这套“示弱藏锋”的策略执行得极为彻底。合丹派出的斥候多次抵近侦查,带回的消息都印证了巴州已不堪一击的假象。甚至有蒙古探子冒险潜入城外难民聚集区,从那些被有意引导的流民口中,也听到了“凌将军快不行了”、“城里快没粮了”之类的传言。
这一切,都让合丹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他虽对上次邪术被破耿耿于怀,但对圣殿骑士团承诺的新“圣石”和吕文德方面的动向抱有期待,故而选择了继续围而不攻,耐心等待最佳时机。蒙古大营的防御依旧森严,但进攻的欲望似乎消减了许多。
东线的吕文德也收到了类似的情报。史嵩之自然是极力鼓吹巴州指日可下,应立刻进兵“摘桃子”。但吕文德本人却更加犹豫。一方面,凌岳的“悍勇”和那种未知的“雷霆”武器让他心有余悸,生怕是诱敌深入的计策;另一方面,王坚那边不断传来的、关于鞑子邪术和西方番人活动的“提醒”,也让他对史嵩之及其背后的力量产生了更深的警惕和疑虑。再加上军中厌战情绪滋生,粮草转运不易,他的大军依旧在巴东一带徘徊不前,只是小股部队的摩擦和侦察变得更加频繁。
南线的杨立更是彻底成了观望派,每日只是龟缩水寨,生怕巴州的“雷霆”哪天会落到自己头上。
外部的压力暂时得以缓解,巴州赢得了宝贵的、真正的喘息之机。
凌岳并未浪费这来之不易的时间。他身体依旧虚弱,无法亲力亲为,便坐镇帅府,通过张珏、冉琎、刘整等人,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内部的巩固和恢复之中。
第一要务,仍是恢复和提升军力。
新兵的训练被提到了最高优先级。从流民中招募的青壮和部分伤愈归队的老兵被混合编组,由刘整的泸州兵骨干和张珏麾下的老卒担任教官,日夜不停地进行操练。操练内容不仅是传统的刀枪弓弩,更加强了纪律性、团队协作以及针对蒙古骑兵、攻城战术的防御演练。
军工生产全力运转。方山基地的工匠们分成两班,日夜赶工,修复受损器械,打造箭矢、刀枪、甲胄。凌岳根据现代知识绘制的一些简易图纸被下发下去,虽然只是些小改进(如弩机望山、箭簇形状、盾牌加强筋等),却也在逐步提升着装备的质量和效率。
火药作坊被转移到更隐蔽、更安全的地下区域,加大了硝石、硫磺的采购和提纯力度,尝试小批量生产更稳定、威力更大的黑火药,并实验不同的封装和引爆方式。这是凌岳手中最重要的王牌之一,必须谨慎使用,并不断改进。
第二要务,是发展生产,安定民心。
冉琎展现了出色的内政才能。他组织流民以工代赈,参与城墙修复、道路平整、水利疏浚等工程,既加强了城防,也给了流民活路。